疫情停课,目前的生活状态是24小时和娃呆在一起!周一至周五,上网课加带娃!晚上看到这篇文章,可以说给我提了个醒,科学养娃,少批评,多关注,多鼓励!
霍桑效应:改变,从被关注开始。
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就霍桑试验本身来看,当这六个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体,是试验的对象,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这种受关注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注的。
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也正是心理学名词“霍桑效应”的由来。自律往往是以他律为基础,他律又必须向自律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他律的形式要发生变化。在孩子的行为中,逐渐淡化指挥者的角色,蜕变为旁观者。我们对孩子的关注,是孩子努力表现好的动力;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又给予他自主行动的空间。如此,他律才有向自律转变的可能。
超限效应:说教有度,过犹不及。
“都跟你说了100遍,作业要按时完成!”“你怎么老是这么磨蹭,快点!”“跟你说多少遍了,你怎么还这么粗心。”......
这些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为啥说了100遍的话,孩子还是不放在心上?其实,有可能你是“栽”在了超限效应上。“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看完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多多少少能找到点自己和孩子的影子?其实,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唠叨与叮嘱过多或过久,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会事与愿违,就像马克·吐温一样不仅不捐钱,反而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
超限效应反映了几个问题:1.以自我为中心;2.没有注意方式、方法;3.没能注意“度”的把握;4.没有换位思考。
在家庭教育中,一句话重复一百遍不会成为真理,而真理重复一百遍却有可能会成为一句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