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巴门尼德认为万物不变,是因为他觉得“眼见不一定为实”,即人的感官是不可靠的。
变与不变,我真没有认真思考过,也思考不出结果,毕竟我离哲学家的思想太远,这样的大家一直在思考,而且一直在争论。
我只知道,我一直在行走,走着走着,反倒就迷了路。
读高中的几年,我是在赶路,但时常迷路。所幸抽烟、喝酒、看录像、打群架没有让我走上犯罪的道路,然而现在想想还是后怕的,他没有恋爱回忆起来那么美好。
当和比我年轻一点的朋友聊起这些烂事时,他们觉得是传奇,是剧本,还鼓励我写下来,有意思!我想想苦涩的一摇头,算了吧!只不过是青春期的一阵正常经历。
改革的春风一旦刮进来,变化就很快。经历了小学从五年制向六年制改革,经历了初高中的新教材改革,经历了部分中专专业不再包分配,最关键是高考后填志愿我们是第一批,同时还听说大学毕业了也不分配工作!
当然,大多数人开始在改革的春风里先富了起来,镇里有了几个万元户,而咱家,还是依旧,不挨饿,但钱总是不够用,经历几年改革,粮食是不再值钱了,爸爸妈妈不会做生意,靠种粮食当然先富不起来的!
我体会到了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哲理名言的一般意义,也感受到了巴门尼德认为‘’万物不变‘’的一般映射。
更多的时候我是沉没寡言的,但集中不了精力。所以学习还是好一阵坏一阵,这些家里人都不知道,高中时的老师也不会管。家里人一直相信我是聪明懂事的好孩子,一定能成大器,甚至是他们的骄傲。
事实上,我也没有真正沉沦。我每个星期回家一次,不会多要一分钱。我会每周通过节约一两顿饭菜去干哪些抽烟的坏事,不愿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幸好有在城里打工上班的堂姐会时不时炒点肉送给我、有上班的堂兄周末带我去打牙祭、还可以偶而被姑妈叫去家里蹭两顿。
混是混不下去了,成绩想大幅提高也变成了不可能,我对其中的两门课程也失去了兴趣。但我心里明白,一般重点的分数线是能上的,清华北大是去不了了。虽然初中老师认为我努力,是可以考上清华北大或者比其稍差一点点的名牌大学的。
我时而因为老师之前的鼓励而愧疚,时而又安慰着自己,我的目标不能这么高,我能考上一所免费的大学就是最好!那样毕业有工作,父母这四年是不用负担我的的学费生活费的!
实现了,真实现了。我拿到通知书的那段时间里,甚至接下来的几年,都沉侵在一种自豪中。
很多亲戚朋友、远房近邻、学校老师都把我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但也有少数感叹可惜的声音,其中有我的奶奶、爸爸,还有个别老师,他们知道我为什么要选这条路。
当然也有个别犯红眼病的人不削的说着风凉话,说我们家只是运气好!
一切又趋于平静!
我经历了四年炼狱般的生活,这四年我没有后悔,轰轰烈烈,丢掉了高中三年的瞻前顾后,我心里只想着四年后拿到工资的那份喜悦。甚至,多少次的夜里,我在想着我第一个月的工资怎么花。
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没有多少迷茫,因为容不得我迷茫,光是被动式的任务就让我应接不暇。
这四年,我是在跑着走!路只有一条,不会迷路!
黑夜里,我偶感失落,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因为呼喊也没有回应!
写到这里,我的思路断了,不知该向哪个方向写下去了!
抽支烟,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