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喜欢读畅销书,尤其是被无数个必
读书单列举其中的。感觉被大家夸的太好
了,满怀期待的去读,若是没有想象中的
那么好,即使故事本身不错,可是辜负了
自己的期待,没有达到想象的标准,也会
对书有所厌恶。但或许好书就是有种魔
力,吸引着我去读……
浪矢杂货店
•九月十三日凌晨零时零分到黎明这段时间,浪矢杂货店的资讯窗将会复活,想请教过去曾向杂货店咨询并得到回信的各位:当时的那封回信,对您的人生有何影响?可曾帮上您的忙?希望各位直言相告。如同当时那样,来信请投到店铺卷帘门上的投信箱。务必拜托了。
一切的一切好像都是因为这样一个帖子开始的,因为这样一个帖子,那些承载着烦恼,回答,感激的手写信跨越了时空,送到了该送达的地方,让该读的人读了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三个青年性格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他们给人写回信时语气不同,而正是因为不同的回答风格,才能点醒处于不同烦恼中的人们,或者说让这些人更能认清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更坚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浪矢爷爷待人亲切、礼貌,所以他写的信读起来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回信时认真的思考,仔细的斟酌,给每一封信都给予认真、郑重的答复,因为他人生的阅历。他更能发现咨询者内心的想法,写信回复不过是起到一面镜子的作用。
故事是开始让人措不及防,一封被“寄错”的信让三个青年走上一条未知的道路,这封信看似被寄错,但或许只有身处未来的他们才能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故事以浪矢爷爷的忌日为时间节点,三个青年在回复来信的同时也是在对自己的救赎。这个奇妙的夜晚,这间杂货店用跨越时空的方式传递信件,会不会是浪矢爷爷用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发现并且解决三个青年的烦恼?晴美的感谢信“阴差阳错”的到了他们手里,或者说这封感谢信本来就是要寄给他们的。晴美年轻时因为他们的信成功的挣了许多钱,多年后当她得知丸光园的困境,想要回报这里,当然她也有足够的财力。而三个青年此时也想为丸光园做些什么,现在看来帮助了晴美实际就是帮助了他们自己。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