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个小城市长大,19岁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我上大学的那个城市,遗憾的是,依然没有出省。5个小时的绿皮车让第一次出远门的我感慨旅途之长,第一次看到长江的时候,全列车的人都在向外张望,伸出手指指点点,眼睛里流露出兴奋,我也被这种情绪感染并往窗外望去,嗯,一条江而已,至今搞不懂人们为何会那么惊喜,是因它的名还是形?
从小被教育读书就是考大学,好在我天性胆小内向,在学习上也算争气,从最差的小学考上重点初中,再从重点初中考进重点高中,最后那一锤子,虽然成绩不理想,但也挤进了一本线。小城市工薪家庭走出来的学生,最大的悲哀或许就是眼界太窄,体验太少。我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课本和刷题上,课外阅读少得可怜,回想当年高三一次语文考试中,古诗填空竟是失分最多的,全班同学都在埋怨老师为何出题如此之偏,回到家跟父母只要交代“没学过”,父母也会感同身受的批判一番试卷出题者,于是,我心安理得的给自己找了一个低分的借口。现在我陪着孩子去读诗歌的时候,才恍然,不是老师出难题,而是少年的我知识面太窄。
我没有好好欣赏过上大学的那个城市,我也没有好好体味过那个城市的人情冷暖,四年里,我静静地躲在象牙塔里,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火车站……
没有人告诉我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这个世界是要用心去感受的,没有人告诉我一切皆合理,没必要随波逐流为世俗改变……我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置于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的位置,不轻易表达自我,不轻易流露喜恶,和这个世界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我认为孤独是可耻的,却不知道孤独背后的天地如此广大;
我认为文艺是矫情的,却不知道文艺背后的积淀是一种怎样的淡泊和安静。
很多时候,人生早已安排好既定的轨道,只是突然出现的人或事情改变了原先运转的方向和速度。我感谢我的先生,将我指引到一条完全不同的轨道中,或许他就是命中渡我的那个人。他拓展了我的视野,给我的生命赋予更多的意义,我开始敞开心却接受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那真是一种神奇的体验。
我的心胸慢慢变大,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我的视角慢慢多变,从不同角度欣赏外界,都会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我的情绪慢慢舒缓,钻牛角尖的事情越来越少;我的体验越来越丰富,我想感受冰天雪地的童话世界,买张机票说走就走;我想感受文化人的世界,就去参加读书会闻一闻文学的味道,有时是甜蜜的,比如发声后被人夸赞,有时却是苦涩的,比如被批判了;我想喝网红“喜茶”,那就去排一个小时队,至少感受一下期待和失望的落差到底有多大……
以前的我,觉得生活按部就班,平平淡淡就好,错过了很多生活的精彩,现在的我不想再错过,我想好好用五官去体验这个世界的光明与黑暗,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丑陋。
感谢我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