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就是吃各种各样的面食。
2004年冬天第一次跟老公去他的老家陕西西安户县的一个小山村。尽管老公之前给我打了预防针,我还是被那个地方的贫瘠所震到。房子在山脚下,是土房,烧柴,睡炕。冷,是当时唯一的感觉。中午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却是实实在在地暖了我的心。从此我也爱上了吃面。
其实他们在家里经常吃的,并不是臊子面。只是家里来了客人,或者是办酒席的时候才会做臊子面。因为做哨子面需要用到很多的配料,首先就需要臊子也就是肉丁,然后有炸好的豆腐切成的丁,西红柿丁,黄花,木耳,韭菜,葱,蒜苗等等。
家里最常做的是扯面。顾名思义就是扯出来的面条。一般都是把面和好以后饧一会儿,然后用擀面杖把它赶成个大饼(我一般都这么说)面要软,不要擀的太薄。大锅里要做上水滚开。然后用刀切一条下来,两手拿住两头,把面条往案板上甩,抻长了,差不多了就往锅里扔。
我在厨房的位置一般是坐个小板凳儿在那搭火,添柴。面条下锅了,我就拿个筷子搅吧搅吧。一会儿面差不多好了,下一把青菜,一起捞出来放到一个大盆儿里。洒上油盐酱醋,放入呛好油的辣子。烧一些热油泼上去,香喷喷的油泼面搞定。当然,你也可以吃汤面。
我最喜欢吃的面,其实是连汤面。把面擀成薄薄地以后,切成三角形。锅里放适量的水,水开下面,稍煮一会儿,放入臊子,青菜,各种调料。面好了以后一人盛一碗。想吃辣椒,就放点油泼辣子。因为大锅底下一直有柴火,有温度。锅里的水分在逐渐收缩,汤汁变得粘稠,所以我一般第一碗少盛一点,第二碗的时候多盛一点。哈哈!
我吃的比较少的面是棍棍面。棍棍嘛?一根一根的小棍子。一般来说,这个面条要牙口好的人吃,当然对于常吃面条的人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还有一种不得不提的美食。秦镇米皮,凉皮,一般我们是买着吃。只在家做过一次,锅里的水烧得滚开,在一个模具上面倒上面糊,摸匀,放入锅里让它在水上飘着,一会儿水蒸气就把面糊蒸熟了,凉皮就做好了。我总觉得家里做的没有外面买的好吃,个人见解。
说起吃羊肉泡馍,第一次吃竟然是在机场。那次我和老公带着妈妈赶飞机,户县到咸阳也挺远的,一大早出门赶到机场的时候,也接近中午了。于是要了两碗羊肉泡馍和一碗扯面。本是想让妈妈尝一下羊肉泡馍的味道。谁知道妈妈吃不惯,于是就让妈妈吃了扯面,我和老公一人吃一碗羊肉泡馍。不知道是因为赶路饿了还是机场师傅的手艺好。反正我觉得那次的羊肉泡馍超级好吃!
西安的美食当然离不了肉加馍,只是这个美食在街上,在家里吃不到。家里到最近的镇上骑摩托车也要一二十分钟。每次我们出去购物的时候就顺便吃个肉夹馍。一定要吃热的,一定要吃饼是热的,带点脆的饼夹着肉的香味儿,和着青椒的清香味儿,顺着你的味蕾传遍全身。脑子里只想说一句“太好吃了”
早上和晚上吃的是馒头稀饭就着很少的菜。
馒头是自己家种的小麦,磨的面粉,发的面。比外面买的瓷实,尤其是刚出锅的时候,热气腾腾,圆圆鼓鼓的大馒头,咬上一口,松软,有嚼劲,带丝丝甜味儿。就着一口小米粥,暖心又暖胃。
家里那口大缸里总有吃不完的酸菜。家里人都叫浆水菜。可以用来做成菜或者是放在做面条的汤,做成浆水面。或许东北有大白菜做的酸菜,四川有各种果蔬做的泡菜,我们江西有长杆青菜做的擦菜,而在西安这个地方就有各种青菜或野菜做的浆水菜。每种菜都寄托着当地人的思乡之情,老公就特别想念浆水菜。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这个西安的媳妇也在慢慢适应西安的面食。老公也在慢慢适应,吃着南方的米饭。这样我们去哪都饿不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