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以前傻傲傻傲的艺术观点,是不大看得上国产片的。我心中崇敬的电影大师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这名字有点拗口,但说起他的作品《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那是非常的洋盘。到鸡年岁末的时候,我也赶潮流,去看了《芳华》,一度认为是今年国产片中最走心之作,谁知道后面还有部《无问西东》等着我。一时间让我有些惊吓。
事实上,我看得最多的还是国产片,毕竟是中国人用中国话讲中国人的故事。去看《无问西东》,是因为微信朋友圈里有人谈起这部电影;是因为我听说一开始是想弄一部清华百年的宣传片,想带儿子去,好鼓舞起他向学的劲头;还有就是,早年喜欢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对西南联大的那段历史很感兴趣。走入电影院,两个小时,真的吓住我了,这种惊吓近年来还有一次,是看刘慈欣的《三体》,之前我并没有看过大刘的任何一部作品,于是产生了种横空出世的感觉。潜台词是:这哥老倌都把小说写成这个样子啦?
看了《无问西东》,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句:《无问西东》的编剧、导演是谁?片子拍得忒好了。于是,有好心和微友为我解答:导演叫李芳芳,她想拍出的是一片时光。这名字我从来没听过,居然她就能一下子把电影拍成这样。这部片子的制作方里好像没有出现“清华”的字样,但我认为,它配得起百年清华。
事实上,我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并不顺利。电影开始后,影院里居然忘了关灯,弄得我大吼:把灯关了!一群人也乱糟糟地附和。电影到最后,我事先听说,还有几分钟的所谓“彩蛋”,有几十位清华大师的珍贵画面要出现,很是向往,影院居然无来由地关了。走出影院,有人嘀嘀咕咕地在懊恼,说是早晨10点来看这部电影是不花钱的。一切让我想起电影中那句台词: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我们不想去改变世俗,是因为我们就在世俗之中。
写到这里,或许你看出来了,我根本就不懂什么电影,只好在这里扯些闲篇。那我就自不量力一回,分析分析。
有人说,这部电影剧情有点乱。说实话,如果你看多了“国产大片”,再看这样的电影真有些费劲。你的一副肠胃已被惯得难以消化耐嚼的东西。我看前两段的时候也没觉出好来,感觉和清华精神难以沾边,直到西南联大那段开始,画面开始明快,故事变得清朗,有几处是真没忍住眼泪。我从李芳芳的角度来看,既是讲清华的故事,手法上自然要有点卓尔不群,又还要一般人都能看懂,确实不是个省力活。四代人的故事,跨越几十年,最后又能连贯在一起,表现出清华百年的宏大主题,很容易吃力不讨好。导演采用了多线性叙事模式,如果你爱看欧美文艺片,真不会觉得复杂。如果我读过清华,我在这里就能聊些“意识流”之类的专业名词,但我没有,所以只能说得很局促。我只记得小学老师说的一句话:“写作文就像放风筝,放得出去,收得回来。”风筝收回来了,是因为导演对手中的那根线很清楚。我个人观点,这部电影的叙事是成功的。听说清华百年时,高晓松也提了个电影方案,但我觉得很可能不如现在这个,虽然我也很爱看《晓说》,但感觉矮大紧在电影上才气不足,看过他的《大武生》,像是在《故事会》杂志里找的素材。
还有个说法,《无问西东》是精英拍给精英看的。这种说法有点难为人家李芳芳,也有点贬损草根。如果精英是指有多少多少资产,我也是很反感的。我认为在精神上,是有“贵族”的。西南联大条件最为简陋,但我觉得拍得最美。茅草土屋,依旧装点着盛开的鲜花;滂沱大雨中,教授在黑板上写了“静坐听雨”四个字,窗外的青年喊着口号,冒雨奔跑;隆隆的炸弹声中,老师在给学生们讲黑格尔,讲《离骚》、讲恐龙。我以为,这就是最动人的地方,最能体现清华气质的地方。一所学校,不在于教舍雄伟,不在于盛产富豪,而在于学校的精神。近年来,我们知道了英国有一所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我在网上得知,一战时,这所学校参战贵族子弟伤亡率高达45%,远高于参战男性的平均伤亡率。我给儿子讲这件事的时候,他还有点诧异,我对他说,名校的学生,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是没有刻意去讲什么大道理。四个时代的人,他们所面对的问题都不一样。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挑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困惑,作为一个清华人,要做的是什么?电影中给的答案是: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我开头说这部电影配得起百年清华,是因为我看到了这所大学总是热烈地投身于时代之中,又总是能独立于时代之外。
看了《芳华》,我有时竟感觉我们这代人的生活过于平淡,是那么的流汤滴水,远没有上一代人波澜壮阔。我们这代人信奉的是什么,是精致的利已主义吗?四代人的故事中,就属现代人的最无力,只剩下一个什么善念了。其实,我们的困惑也有那么多。
电影的最后,我无缘见到那些大师们的画面,我悄悄擦干了些许的泪水。我问13岁的儿子,这部电影怎么样?他回答,还可以。我笑着说,这么震撼人心的电影,你就用“还可以”评价。他说,大道理有点多,不咋看得懂。我说,人生无所谓什么道理,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
原谅我再引用一大段台词,是吴岭澜对学生们说的,“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出名的学者。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清华的路,是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