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早前,看过一则很温暖的广告,故事背景是中秋节,主人公因公司值班,无法回去,在打电话给爸爸的时候咳嗽了一下,被爸爸责怪不注意身体,电话挂了之后,爸爸便去菜市场买了雪梨,煲好了汤,一路从广州坐最便宜的火车到了北京,但在出站的时候,因为人太多,装汤的砂锅被撞掉在了地上,汤全部撒了。
没有办法,老人只能重新去买梨,然后去了超市重新买了炖汤的砂锅(这里就是广告中的电炖汤的电器了),然后煲好了汤去了女儿的公司,为了不让女儿一眼认出来,老人穿了一个大号的泰迪熊,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吉祥物,女儿在喝了一口汤那个瞬间,便知道了,眼前这个大号的泰迪熊就是爸爸扮演的。
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让人看了很暖心,爱你的人会在乎你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02
第二个故事也是老父亲送饭菜给女儿吃,每天中午当同事们去吃饭的时候,她总是会等着爸爸送饭过来,久而久之,周围同事都怪她不知道体谅爸爸的辛苦,老人家一把年纪,还每天坐这么远的车送饭给你,自己叫个外卖不就可以了,开始她并不在意,说的人多了,便没有再让爸爸送饭过来了,在那一刻,当得知女儿不需要自己送饭的时候,老父亲的心里是非常难过的,他感觉到女儿真正大了,不需要自己了。
也许对他来说,跟坐这么久的车相比,能每天亲自看到女儿吃自己做的饭,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每天起来,他像完成一件使命的任务一样,雷打不动,这让他感觉到很踏实,很被需要。
03
每年过节和父母生日的时候,我也总是会买一些他们需要的东西给他们,买的最多的当然离不开药品和各类跟健康有关的物品,买的时候,我内心是想着他们收到礼物开心的样子,因为不在家,所以只能寄回去,等估计寄到的时候,再打电话问他们是否收到,收到他们最多的回应,我想绝大多数人都知道:
“不要买,瞎花钱。”
刚开始我们是觉得父母心疼我们赚钱不容易,毕竟还确实没有到买东西不看价钱牌的地步,不过一些基本的礼物我们还是舍得的,但老一辈的人,节俭成了习惯,已经融化到心里,认为所有一切除了吃穿住之外的其他花费,都是不必要的。
从父母的一层,是想着给孩子省下这个钱,但从孩子的角度,正是因为我们希望弥补不常陪伴在父母身边的遗憾,因此才会在过节或者他们生日的时候送他们礼物,我更喜欢听到的。
“好的啊,我看中一款手机好久了,价格不贵,你过年就送我这个吧”
“有一件衣服我还没有舍得买,你过年的时候就买这个吧!”
“帮我从你们北京带点营养品回来,这段时间你爸爸的身体不太好。”。。。。
我们多么希望听到这么简单具体的要求,而不是当我们满怀热情想给他们买东西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埋怨,虽然这个是心疼我们,是善意的,但却阻挡了我们想孝敬的心。
同样,对于爱的人,我们更多想听到的是,你们需要我们,如果能够选择一种爱的话,我希望是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