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不知道第一辆自行车要怎么选,专业人士的建议总是一步到位,往往价格就把人吓一跳,门槛太高就放弃了。下面是我的入坑经历,到现在算是不打算往深了走了,希望有所借鉴。
2013年在乐购超市买了工作后的第一辆自行车,飞鸽,人民币500元,买完就骑着到外面兜风了,后来上下班通勤,唯一一次远行是参加公司小团体活动,往返80公里。记得那时候我的头盔还是戴的像鸭舌帽一样,一副太阳镜自我感觉很良好。浑身上下唯一显得专业的是在某宝上买的60块钱的骑行裤。
2014年我决定向着专业前进,捷安特、美利达等成了专业的代名词,飞鸽以300元的价格转手给了我们部门的老外(可见老外是多么会过,回国之前他还把车卖了200元),于是这个零头加上3000元,我入手了捷安特的Se2,特意上网搜索了,是台湾原产的,其他参数都没太在意,外形比较可以接受,最主要还是国际大厂出品,信得过。既然买了专业的自行车,装备也要认真起来了。开始买了第一副骑行眼镜,品牌应该是InBike,在店里买了专业的头盔(298元),老板还送了码表,那时候都还没有app。
萌发向公路转型的念头是在一次往本溪骑的路上,碰到一伙大哥,当时还穿着防晒服,艰难的往大坡上推,大哥说我这个衣服兜风,车胎气也没充满。他们都是骑的公路车,我这个山地车是太沉了,完全影响我的发挥了。有一个大哥的车座没有套,是铁的,我当时在心里说,这才是高手啊,今天我遇到高人了。
看到高人都骑公路车,我觉得是时候升级了。可是毕竟没有骑过,还是从一个入门级别的开始吧,2015年,当时在美骑网上专门有一篇介绍入门公路车的选择,OCR5300,还记得他最大的特色是前叉是碳纤维的。其实我还是主要考虑了外形,比较好看。4000左右入手。这时候选择的骑行服品牌是捷酷,国产品牌里比较好的。第一次骑这个小白就不知好歹的去了鞍山,往返150公里,回来一半搬了救兵去接我。经过这次丢人的事件之后,我深深的反省了自己,装备没什么问题了,已经是公路车了,腿不行,得练。于是这只小白和我在鸟岛、棋盘山一带经常出没。
我的成绩在一点点的提高,但我觉得还能更好,主要还是车的问题了,这只是一个入门级别的,我需要专业一点了。在2016年刚发完年终奖,春节还没有花完就托付朋友特意从大连运来了崔克emonda sl5,花了13000多,公路车专业入门必须得上万,这是我当时的认知。那时候开始,我看自己花花绿绿的骑行服、头盔和眼镜,违和感太强了。于是开始注意细节,上了锁,摔了两次,还在国外买了锁鞋,骑行服也开始向蝎子、rapha这种国际大牌转型,买了第一个giro头盔,第二次戴就给摔坏了(幸亏它坏了),欧克利眼镜,我开始注重车子的简洁,一切不带的东西都不网车子上放。
我开始可以忍受一个人骑车了,我开始没那么在乎速度了,我开始注意自己的节奏了,我开始觉得适合你的就最好了,小白足够了。
骑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抱着开心的心态往里跳,不在乎第一辆车是多少钱,总之最后你都会换成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