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八点。起床看了会书,吃早餐,洗衣服。09:20收货。
就寝:不眠之夜。约三点半入睡。
天气:阴。
心情:平静,轻微波动。
纪念日:妈妈生日。打电话。开始family therapy记录,近2500字。
学习·信息·阅读
《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
left and right, the woman and man, good and bad, strong and weak, light and heavy, normal and abnormal, they are not contradictions but varieties.
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对比,并不是两极对立,而是多样性。
情绪觉察
1. 情绪本身并没有特别大的伤害性,造成伤害的是我们在被它抓住之后,扭曲下的判断和言行。你只要稳住,什么都不做,它就不会蔓延;你试着调节自己的呼吸,情绪也会有所松动;你做个运动,冲个热水澡,甚至只是睡一觉,状态就有可能焕然一新。哪怕只是觉察到情绪的存在,写下来,都是有帮助的。
2. 重点并不是消除情绪。效果上看确实是有情绪的缓解,但不是核心目的。否则,我们就错误地把情绪看成自己的敌人。情绪有什么好对付的呢?真正要对付的是更大的问题。只是需要喘一口气,腾出正确反应的空间。
3. 我们需要把自己(最低限度地)当成一个人,尤其在艰难的时候。人都有软弱的情绪,难过也罢,害怕也罢,可以允许自己在这里停留,接纳自己这一刻的反应。假如做了一些事后看可能是错误的选择,也不用太责怪自己,适度地懊恼一下就好。对自己说,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没做好,怎么办呢?毕竟错也错了,去理解一下为什么会那么做。或许也没有那么不可原谅。
4. 但每当环境险恶的时候,我们反而更容易对自己加倍苛责。低落的时候责怪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别人一样振作?结果让自己承受了双倍的折磨。哪怕是态度上柔和一点呢?说:真是辛苦了,这段时间经历了这么多。在低落的状态里待一会吧。也许会让我们更快地振作起来。
—— 李松蔚
人际·家人·朋友
除了和家里通话,今天晚饭主动联系我,我也可以和去年完全不同的心态沟通,有长进。
财务检视
今天收到一笔欠款,记账软件正式清零为正,可喜可货。
在和WF沟通时,我虽然有诸多提前考虑,但基本可以没有负担地交流,诚实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没有担忧和愧疚感。最后她表示这只会是她最后不得已的选择,我没忍住揣测了一下这是真话还是客套,但很快就让它过去了。即使可能失去了一些潜在的机会,但也不算有遗憾或后悔,因为在事情落定之前,我们也不知道对方的需求是怎样,是否能匹配。对,匹配很重要。你并不是以不惜一切达成deal为目的,也不是非要毫无原则满足他人的需求而达成助人的目的,而是以互相匹配需求为目的。
次日想起前晚回应,还是有不当之处,我依旧隐藏了我的真实反应,出于保护自己的某个特定形象,可能是极度害怕被别人认为小气斤斤计较,怕给别人造成麻烦于是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只敢轻微尝试,当遭遇轻微的否定,就会立刻放弃,甚至没有再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况。事后会回顾,对自己没有坚持有一定自责。
同时怀疑自己。这件小事,是否值得我反刍。我似乎赋予了这件事不同的意义,便是我没有坚持自己,我听从了他人的安排,我不敢为自己发声,所以我是一个没有主见不能为自己争取的人。
我在不同的观点之间跳来跳去,急切地想要找却找不到答案。为了避免这种矛盾的复杂感受,我会有和对方保持距离的念头,又为自己对朋友产生这种念头,背负一种背叛感,继而自责和愧疚。
很难忍受沉默和等待的间隔。在这期间会频繁分心分神。无论大事小事。必须提前有所准备,害怕突如其来的交谈和会面。会时刻关注时间,担心会因没有准备、未提前沟通、错过前提信息或没有及时获知对方反馈信息,导致正面遭遇时被打得措手不及,丧失主导权。别人突然主动联系我,不在我预期之内的,会被我视为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