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儿童效能手册,我觉得更多的是父母效能学习手册,孩子的问题更多的是父母的问题,虽然这样说可能不完全科学,但成长的孩子终究长成什么样,除了先天的遗传我们说的秉性,其它更多的在于家长的引导。现阶段越发感觉我们的说话语气,语言习惯,行为习惯,都会被小朋友模仿。
想当初越无知越无畏,当我自以为是的认为孩子不听话父母就可以发脾气,可是孩子就是孩子,再听话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是完整的个体,自由的人。这本书我感觉可能要读个几遍,我对于儿子的控制太强,这本书让我清醒的意识到,大人要有觉知地去放下自己的控制欲,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不同意见,允许孩子有为所欲为的自由,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独立情感,那些所谓的为孩子好,都是大人对于孩子天生的控制,仿佛一切尽在掌控,大人才觉得安全不浮躁。
早上,我做事情很利索,所以总会催庄稼,没有给他成长的过程,小时候包办的多,长大了却要求他必须是应该的样子,今早我闭上嘴巴,没有催,真的很难忍,催惯了要停下,有种刹不住车的感觉。今天还是晚了三分钟出门,牛奶也没有喝完,晚上回家会和他再说说早上的时间控制,但是尽量减少催促。
爱是什么,不仅仅是一句我爱你,不是一个拥抱,不是一次亲吻,是从心里真的接纳他的全部,好的不好的,接纳他会有的各种情绪,去共情,去心疼他即使不够理智却是他那个年龄会有的沮丧,去支持他认为重要的事情,去陪伴他觉得没有准备好的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