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没有直达拉萨的火车,所以大年三十儿,我在北京倒车。
时隔多年第二次踏上北京这方土地,不禁有种“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感觉。
记得第一次来北京,是学生时代的一次“十一”假期,来看望一位密友。
那时少不经事,她领着我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吃榴莲......
当时觉得坐地铁是件很有技术的事情。直到现在,在地铁站里我仍搞不清方向。
此去经年,我们一行人对着“香气袭人”的榴莲,捏鼻子吐槽的场景,依然会不时的出现在梦里。
岁月很短,回忆很长。
【人生难得是体验】
此时,大年三十的北京地铁站里,人很少,大多是操着外地口音的一家老小,穿梭往来。
站在空旷的地铁站台,翻着朋友圈晒出的美食,耳边回荡着听不懂的语言。
我突然理解,过年,对于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的人来说,是怎样的一种心里缺失。
不可否认,有那么一瞬,心里冒出了种叫“失落”的小气泡,在胸口间上升。
我果断将它点碎。
仿佛“嘭”的一声,它消失不见。
然而一种满满的幸福感溢满心间。
因为,我突然体会到了,亲人满怀担心的叮咛,和闺蜜们“无语凝噎”的泪眼,对我来说是多么的珍贵。
但我没后悔,我相信,人生最难得的,是体验。
【启程】
当北京时间八点整的钟声敲响,我们的列车随着春晚锣鼓喧天的节奏也缓缓的启动。
上车的人不少,有很多女人都裹着头纱领着孩子,我猜测,她们是维吾尔族或是回族,赶回家过年。
和我一样,春节出游的人也不占少数。车厢内一片喜气洋洋。
有人用手机直播着春晚,有人相互寒暄问候,有人拉着家常,有人喝着小酒。(后来才知道进高原前不能喝酒)
也许大家都对前方未知的风景充满期待。
车上很贴心的为旅客准备了除夕饺子。
吃过饺子,给家人朋友报过平安、开了五福红包之后,我们熄灯睡觉了。
除夕之夜,就这样在火车上度过,一觉到天亮。
醒来的时候火车已经进入甘肃省境内。窗外,荒芜的戈壁望不到边。
想起了李白描写甘肃的《关山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心中又涌出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悲凉。
我也按下快门,记录这异域风情。
【高原反应】
过了甘肃省直奔青海省的格尔木,格尔木站海拔近3000米。这时列车长会提醒大家过了格尔木不要吸烟,防止高原反应。
但是很多伙伴到了格尔木后都出现了不同的反应,头疼、恶心、浑身无力、失眠等等。
在车上的第二个夜晚,车上的氧气口都打开了,为了缓解高原氧气稀薄给人们造成的不适。
但我还是觉得轻微头痛,睡眠不好。
在第三天早上六七点钟,天还没有亮,有人头痛的受不了,叫来了车长。
被告知此刻已经到达了青藏铁路的最高点——唐古拉。海拔5000多米。
很多第一次进藏的人都吸上了氧气。
我觉得还好,躺着的时候头痛的相对厉害,坐着会好很多。
在这里还是给大家提些进藏之前的建议:
1、进高原前,不要饮酒。因为在高原缺氧环境下,本来心脏负担就重,喝上酒,血液循环加快,心脏也会跳动更快。
2、不能带病入高原,比如感冒、呼吸道感染。
3、带些必备的药品。如:头痛散、止疼片、速效救心丸对高反的应急很有效。感冒药,以备不时之需。红景天、西洋参之类的药物,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对高反的治疗没有明显效果。
4、如果高反很严重要及时与列车长联系,必要的时候他们会协助你请列车医生过来。下车后也可直接去看医生,因为听说有些人真的不适合高原生存。
5、进入高原放松心情,有很多高反都来源于心理作用。
头痛、恶心、无力、失眠等都属于高原反应,只是因为体质不同,有人反映强烈,有人反映较小。
在列车上,乘务人员和医务人员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一点思索】
马上进藏了,我不禁在想:
为什么西藏几乎是每一个旅人向往的圣地?
因为它不仅风景如画、神秘传奇,
更因为并不是仅仅只要有信仰、有虔诚的心就可以到达彼岸———
还需要无所畏惧前行的勇气和毅力。
涤荡心灵,从路上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