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就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我们在安静的环境下,全神贯注的去做一件事情,大脑进行深度思考。我们很多创造性的成果都是在深度工作中完成的。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对应的是浮浅工作。浮浅工作是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开展,此类事务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的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浮浅工作不需要大脑经过深度的思考,比如打印个文件、定个机票等,这些技术含量很低的事情。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天都有数不胜数的信息冲击着我们的视觉,手机成了我们爱不释手的工具。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们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是多少?有多少小时做的必须要做的事?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忙,好像有无数的人都要联系自己似的。其实,我们想多了。
我们总是觉得忙碌的一天过去的时候,回头想想今天一天都做了些什么,却发现好像自己没什么收获,感觉精神上很空虚。有太多的东西吸引着我们为之花费时间。微博,朋友圈、抖音、游戏、浏览网页。殊不知我们的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被浪费了。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观众,而不是演员。当然如果你是大v那另说。
经常玩手机会影响我们深入工作的能力。
有一次,我在路上开车时,看到前面有一个外卖小哥一边单手骑着摩托车,一边单手看手机,身旁时不时的有汽车通过,他竟丝毫没有感觉到这样做的危险性。还有人开车时打电话、发微信。由于看手机的缘故,他们不能专心致志地驾驶,每年因此发生的交通事故比比皆是。可是,好多人都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实际上那些已经发生交通事故的人也曾有类似的想法。
我们怎样为自己制造深度工作的环境呢?
樊登老师,为了能专注地读书,讲书,常常把自己的手机调成静音模式。他说,如果谁来电话,我都要接,谁发的邮件我都要回的话,那我这一天就不用干别的了。他采用的方法是提前先告诉他的员工,在什么时间段内需要做自己的事情,然后做完后会在一个集中的时间里去回复别人的电话和邮件。这样的话他就可以避免很多干扰去深度工作。
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时候,突然没有了灵感,因为她当时已经很有名了,找她的人很多,好多事让她无法深入到死亡圣器的故事逻辑中去,于是为了继续写下去,她在当地找了一个最好的城堡酒店,定了一个房间,这个酒店几千美元一晚,她把自己关在里面,不出门了,远离外界干扰,认真地去创作,最后终于完成了作品。
彼得.尚克曼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有一次,他在美国受到一次邀约,写一本书,然后一直抽不出时间来写,那个截稿期马上就要到了。为了能写出这本书,他花了2000美元买了一张从纽约直接飞到东京的机票,纽约飞东京需要十几个小时,他单程飞过去写完了上半本书,到了东京后,喝了杯咖啡,然后又买了一张东京回纽约的机票,在回纽约的路上,他写完了下半本书。到了纽约,稿子就写完了。
为了能深入地工作,我们先从远离手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