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不过短短几十年,但总有些人生来与常人不同,他们像恒星,像太阳,就算肉体消逝了,灵魂的光芒依旧照耀着人类历史的天空,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距离如何遥远,他们的光芒并未黯淡,也许这就是来自精神的力量。
苏东坡就是中国历史天空上的一颗璀璨的巨星,当人们仰望天空时,总会在不经意间就想到他。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他一生风雨坎坷,却能泰然处之,把别人眼中的艰辛,活成了自己的洒脱。不但留给了后世众多一流的文学作品,也给颠沛流离的人生提供了一个旷达的“答案”。
苏轼出生于一个人杰地灵的西南小镇。
故事要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小镇说起。沿长江逆流而上,经汉口、三峡再往前行,有一尊在悬崖峭壁上雕刻出的大石佛,石佛依江边而坐,俯瞰整个天府之国的芸芸众生。
这便是乐山大佛了,在乐山以北大约六十公里之外,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镇——眉山镇。
眉山镇虽不大,却也环境优美,适于人居。当地人喜欢种荷花,每年五六月间,满城荷花池中朵朵盛开,令人赏心悦目。
镇上有一个庭院,庭院里有池塘、菜地和瓜果树,院墙外千百竿翠竹构成的竹林。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就诞生在这里。
小镇和庭院原本籍jí籍无名,就因苏家一门两代三名士而享誉世间。这三位名士就是在“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苏家人都是典型的四川居民,吃苦耐劳,机警善辩,有自持自治的精神;而且他们酷爱争论、喜欢雄辩文章,闲谈时也要引经据典,极富妙语佳趣。
这一点在苏轼身上尤为突出,他生来就辩才无碍,但凡口舌之争,决不甘拜下风,而且他的政论文章清晰有力,友人则赞美他有孟轲(孟子)文章的雄辩之风,常人不可望其项背。
苏家是小康之家,有自己的田产,还雇着几个佣人。
苏轼的爷爷并不识字,但是有生活智慧而且气度开阔,他丰年存稻谷,荒年开仓接济亲友同乡,高兴的时候骑着驴子饮酒高歌,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苏洵则大器晚成,之前叛逆不肯读书,眼见弟弟、小舅子金榜题名也不自卑,直到二十七岁、儿子出生之后才开始发奋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