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思想家罗伯特·欧文曾经说过:“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
的确,人创造环境,环境造就人才。从古代开始,很多古人就十分重视为自己的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比如,“昔孟母,择邻处”中的孟母三迁故事,成为一段千古以来广为流传的佳话。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氛围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呢?从2022年度的热词中,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松弛感”。它是一种自然、平和、从容、舒适、自在的心境状态和生活理念。
一个具有松弛感的家庭环境氛围,是孩子梦想种子萌芽生长,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肥沃的“土壤”。
如何营造具有松弛感的家庭环境氛围?可以从以下三个关键词去把握:
一是“和”。“和”就是以和为贵,不争吵。“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一个家庭关系融洽、事业进步、学业长进的基础。
只有生活在这种轻松自在舒适的家庭和睦的氛围里,家庭才有向心力、凝聚力,汇聚成共同力量顺心向前发展;有了家庭这个大后盾,各个家庭成员才能充满力量,积极向上,不断努力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衬,有家务共同分担,有困难一起面对;要平和交流,相互相爱,有说有笑,亲密无间,
“家庭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是传递爱的港湾”,要多讲感情,少说理,彼此理解包容,不要指责埋怨别人。
特别是家长,要分清工作与家庭,不要把工作中的不顺利、积攒的负面情绪带回家里,把气撒在其他家庭成员身上。
二是“慢”。“慢”就是放慢节奏,不急躁。
当前,中国式的家长普遍存在焦虑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自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参加兴趣班、培训班、奥数班等,总担心孩子成绩不够拔尖、没有个人特长、学习成绩会不会下滑、期末考试进不了年级前三怎么办,等等,老是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成长为“自觉学习、成绩优异、自强独立、让人放心”的“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其实,父母过多的焦虑、过高的期待、过大的压力,往往会让孩子不堪重负,会把孩子稚嫩的双肩压垮。
人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家庭教育从来都是要秉持长期主义,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未来。
每个孩子的智商能力参差不齐,成长节奏各不相同。父母要清晰孩子的水平,确定合理科学的目标,千万不能一刀切,拔高目标向前冲。
更为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沉下心,不再急躁,让自己慢下来,保持同理心,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学会等待,耐心教育,让孩子在“慢”环境中积蓄力量,茁壮成长。
三是“安”。“安”就是营造安全感,不恐惧。安全感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需求,增强儿意的安全感,有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存在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父母要及时及时给予呵护幼小的心灵,不打击、少批评、允许犯错、不过度保护。
比如,对于孩子的考试失利,不嘲笑挖苦,不横加打击,不当面大声批评,讲究教育艺术。
倘若情绪失控批评责骂训斥一通,虽然家长气泄顺了,但对孩子却造成了心理伤害,内心惶惶恐恐,将会造成孩子情绪不稳定,唯唯诺诺、胆小自卑。
家长应该做的是要有学会接纳和包容心,不要把“一次考试失利”与“孩子未来就是失败”划等号;而且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犯错失误再正常不过。
要觉察自己的情绪,缓一缓,冷静下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改进存在不足,为下一次考试奠定基础。
父母的宽容冷静,将会让孩子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去改进和弥补以前的不足,争取更大进步。家长也会收获到一个勇于改进错误、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的孩子。
又如,有一些孩子过于依赖父母,独立性差,不会自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时孩子外出参加集体活动或家长出差将孩子一人独自留在家里,往往会让孩子内心孤独,不踏实,胆小害怕。
过于依赖的孩子长不大。这就是由于父母平时溺爱,过于保护,包办孩子一切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动手能力,要求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协助做力所能及的事,提高生活处理能力;破除过于保护孩子的意识,把爱玩的天性还给孩子,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尝试一些新鲜刺激的运动项目,融入到团体中去玩耍。
这样,既锻炼了胆量,增强了对不确定性事物的掌控感和安全感;又提升了孩子对外交际能力,改善了孩子怕生不合群的性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