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热衷于抓蚂蚱或苍蝇,把他们关起来逗着玩。他们让我看到一个现象:不管身体被破坏还是被关了几天,他们被抓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跑掉。或许在他们单纯的思维中,没有恐惧,没有饥饿,没有疼痛只有自由。单纯的机械的思维。
后来看西游记,剧中每个人物都比唐僧有能耐,都比唐僧耐活一点,但是却只有唐僧是唯一带领队伍取回真经的大人物。一直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支撑他要从东土大唐远行十万八千里到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要知道当时的他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不知道途中会遇到能够保他西行的四位。如果说无知者无畏,但是再没遇见猴子之前已经经历过老虎等几乎是必死的劫难,而且当时他也已经吓到几乎崩溃,但是事后还是继续前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动力?
后来凑齐悟空,悟能,悟净以及白龙马后,他也已经看明白悟空的能耐,但是就是能在经历几场妖魔鬼怪后,在白骨精的挑拨下把悟空赶走,难道他就不知道害怕吗?不知道这个队伍里悟空才能真正救他吗?甚至他不知道自己会死吗?
或许这些他都知道,但是更知道的是要取得真经。他不会管其他人到底如何,走与不走他都要去灵山,就像一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总会遇见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或许是可以轻易解决的或许是要经过一番努力解决的或许还有必死的。有句话这样说如果不去做成功的可能为零,去做了即使成功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但终归还不是零。但是为什么太多人做不到唐僧那样一步步回头的继续前进?做不到蚂蚱苍蝇那样完全不放弃的坚持?或许就是缺少机械思维。
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Stanovich)和理查德·韦斯特(Richrd West)将大脑运行模式称之为系统1和系统2。通过这两系统对比,这里的机械思维和主观意识也是对应的两种处事模式。本来两种模式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处理,但是因为主观意识控制着人体各个感觉器官的反馈感受,所以更快的接受到处理事情后得到的每一分感受,而人体在接受到伤害感受时(不论是物理还是精神)与之对应的反映都是规避,以及下次尽量避免,这样在受过大到某种程度的伤害并过分强调主观意识的前提下,人就开始总是逃避前进。并且一步一步丧失了机械思维。就像那个养大象的故事,在象的幼儿期拴上一个铁链,幼儿的象挣脱不掉,长大后也再也挣脱不掉这根对大象来说甩甩头就能挣断的铁链。不是他挣不断而是主观上他认为他挣不断所以不再去挣。连试一试都欠奉。
说一个现实的例子,埃隆·马斯克。
他有一个小目标是要把100万人类送到火星去殖民,且不说为了什么的目的或者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只是说这一个目标,有多少人能承受或者具体想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实施?现实版钢铁侠,是在2016年提出这个目标,但是他的第一个棋子却是在2002年就已经部下,也就是说也许早在2002年,这个100万的计划就已经在钢铁侠脑中定型。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经过十几年的计划按部就班的细化并且实现?他成立了一系列的公司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个目标的一系列问题,就是把这个看似巨大宏伟的目标一步步细化,直至可以现在就能完成的一个个步骤,他没有主观认为自己象的目标不可实现并也不去行动而是不收主观难度左右通过机械思维的模块逐步解决,虽然他还没有具体实现,但是每一步都在前进。
或许这才是那些伟人不同于常人的隐晦之处。
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
那些做着疯狂的梦的人们,也许正是人类世界一路前行,不断演进源源动力。愿你也有一个梦,不管现实如何冷酷,守住梦想的温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