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另维 图/网络
朋友圈被@虎扑篮球刷屏,全是战斗值全满的球迷,那么多年NBA直播员没白做。
满屏skr刷了半天,实在是忍不住了。
为什么一个用词会成为黑点?
我要站队。
三个论点。
⚠️第一,就算吴亦凡把skrrrt用错了,也没有错。
语言是活的,从人类有文字开始,词汇每一天都在被创造、改写。
比如atopy这个词,指过敏反应的异位性。
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1923年的时候,一个医生找到哥伦比亚大学希腊语系的Perry教授,描述了一下刚刚发现的新症状,让他创造个词。
教授取了a+topos,topos希腊语指place,a指反,合在一起是something out of place。这个词就被写进字典了。
kangaroo,袋鼠。
相传是库克船长登陆澳大利亚,看见袋鼠不认识,于是指着袋鼠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当地人听不懂,于是用土语回答:我听不懂(kangaroo)。kangaroo就这样就这样成了袋鼠的意思(另维:说【相传】因为已经有不少论文论证了这个故事有时间冲突)
Cancer,巨蟹座。
发现癌细胞的人第一次见到这种分布,要取名字,看来看去觉得它长得像巨蟹座。就直接拿巨蟹座命名了癌症,
cancer。这也是个传说,没有论证。
词汇的发展和改变,例子不胜枚举。
如果有一天字典里说,skr,2018年吴亦凡首次运用在xx语境中,自此流传开来。该释义起源于中国。
完全没毛病。
⚠️二,他完全没有用错啊啊啊啊哥哥们!
我见到一个10W+哥们,强行把skr翻译成了【动次打次】,套在吴亦凡说的话里,指责他单词用错了。
Skr这个词起源于汽车轰隆隆,拟声词,没错。
但是日常聊天中,Skrrrrrrrrt作为一句回复,我们早就开始用在了各种语境里。
我见过不止一个美国人聊天把这个词当口头禅,就像你爱用【呵呵】【哈哈】【 哦。。】 结尾一样。都没毛病,个人说话风格。
这种口语话的东西,本来就没有固定意思,我们有时候比较熟的朋友发个脸书信息,【在吗?】有时也会说成skrrrt skrrrt。
小组做作业,一道题做出来了,一桌人突然有一个开始skrrt skrrrt skrrt颠儿起来,大家立刻跟上,一起skr skr 。有时候路人也会配合气氛跟着skr skr 两下。
这有什么好强行翻译的?
就是那样一个场景。你不skrrrt,改唱Stacy’s mom has got it going on...是完全一样的意思,你要强行把它翻译成【斯塔西的妈妈特别性感火辣】吗?(这也是北美年轻人的一个经典梗,感兴趣的也可以去搜一下这首歌,洗脑神曲)
总结:skrrrt本来就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俚语。怼这个词的用法,不知道是英语没学好,还是语文没学好🙈。
我不是粉丝,但我听到他这样用这个词,觉得挺可爱+有创造力的,一点没觉得别扭。
⚠️第三,说说吴亦凡的英语水准
我觉得直男战士们真的不能忽略这个🙈。
吴亦凡的那一口英语,地道得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很奇怪,因为发展心理学早就有明确的定论:人类学习语言的能力,尤其是口音、语法的地道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骤减。(《发展心理学》 Berk)
我查了一下,吴亦凡10岁去加拿大,17岁就离开了。这个年龄,从统计数据来讲,英语学得再好,也多说几句就会露出非母语的口音了。吴亦凡完全没有。
他真的,闭上眼睛就是个美国人在说话。
他的语音语调,句法,词汇和俚语的运用。全都非常地道。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学的,我觉得他可以出书说说经验,拯救一下广大移民和留学生。
还有一个奇怪点:大多数人即使是双语者(bilingual),一定有一门语言稍微不如另一门(preferred language)。典型的有林书豪,刘亦菲。林书豪的汉语、刘亦菲的英语都很流利,但是你一听音调细节和词汇量,就知道是那是第二语言,这才是正常情况。
吴亦凡完全没有,他中文也没有口音,英文也没有口音。太奇怪了。这种人即使有,也一定是在正态分布图的最最右边。
我现在好奇他的韩文,回头找个韩国人听听。
我觉得心理语言学家可以fMRI一下他的大脑,看看他到底是哪里长得跟常人不一样,研究出个什么干预治疗(intervention),造福一下我们广大 学第二语言学得死去活来还学不好的人。
扯远了,扯回来。我对语言感兴趣,看到这种人好嫉妒...
我刚刚特意去听了不少吴亦凡说英文的视频,从他的用词来看,他对英语的熟练程度,已经远远超过语言本身了,更多的是文化理解无障碍。
而且我看他还偶尔转换一下黑人口音,而且说得像模像样,这样的语言能力,美国人能做到也是会在朋友圈里被常说起的特长~
我下周一期中考试,实在没时间,如果有时间就把这几个视频下载下来附在这里。。。
总之,我作为一个路人,看到有人拿skr这个词说事,还煞有介事找了个外国人问什么意思,然后把聊天截图当论证还振振有词,都替吴亦凡委屈。
人家好心介绍人家擅长的文化给你涨知识,你为什么要强行班门弄斧。
咱们的英语还停留在 “生怕用错一个词被外国人笑话” 的水准。
吴亦凡并不是啊。
英语对他而言,是可以创造性的自如运用的。而且用得挺有风格有腔调。
你如果理解不到那种感觉,那可能是夏虫不可语冰。
有把skr翻译成动次打次的闲工夫,不如多听听他的音频,练练听力和发音,学学俚语好吗?他说的比你的英语课本的配套磁带地道多了。真的。还很时髦。
这篇是前两天写的,今天发现Skr又有了新进展:
期中考到一半忽然收到我很多私信,全在说同一件事,已经有人在美国俚语字典里添加了吴亦凡所表达的skr的意思。从此以后,不管是美国人,中国人还是加拿大人,不知道skr这个词怎么用,都会去查到,看到,哦,原来还可以这么用啊。
一个词语的意思就这样诞生了。
就像谷歌Google这个词。其实是两个斯坦福大学在读生创始人拼错了,他们本来想说的是googol,【the number 1 followed by 100 zeros】的意思。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的Google,是全世界人都当名词 当动词用的常用词。因为这两个拼错googol的人,造出了Google。
哦对了,我们甚至还给他直译了个中文名,谷歌。
作为一个喜欢语言,一直热衷于研究人类语言的发展,大脑如何学会语言,以及人类和语言的关系的人,第一次看到全民热烈讨论一个词语的形成和运用。特别感动。
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因为亲眼目睹了语言的活力,生命力,也爱上语言。
如果你碰巧是这个孩子,推荐你看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和史蒂夫平克的《语言本能》。
也因此谢谢一个公众人物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Bialystok, E. & Hakuta, K. 1999. Confounded Age: 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Factors in Age Differences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h. 7 in Birdsong, D. (Ed.) 1999.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SBN 0-8058-3084-7. (pp. 161-181)
Birdsong, D. (Ed.) 1999.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SBN 0-8058-3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