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陈云精神风范,照亮新征程实干之路

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其精神风范、领导经验和思想方法“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这番讲话不仅是对历史功勋的深切缅怀,更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一代,立起了值得追随的精神坐标。

唯实求真,是陈云同志最鲜明的底色。他毕生践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准则。1961年夏,他深入青浦小蒸公社蹲点调研十五天,精准捕捉到“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等真问题。这份对“实”的执着,如同在泥土中寻找真理的种子,对身处信息时代的年轻干部而言,是无声的训诫: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在百姓的灶台边而非会议室。唯有让双脚沾满泥土,让政策回应民生冷暖,发展才能拥有直抵人心的温度。

以勤学破“本领恐慌”,以深思谋战略远见,是陈云同志的制胜法宝。仅受过基础教育的他,将自学视作“长期大学”。在江西期间,他携三箱书籍重读经典;在家中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子女扎实阅读。他强调“要上屋顶,不要老呆在地下室”,倡导用“踱方步”谋划全局。这份对学习与思考的敬畏,直指当下年轻干部的核心课题:唯有保持“本领恐慌”的清醒,持续升级知识储备,才能在时代洪流中锚定航向。

严于律己、公私分明,是陈云同志筑牢精神堤坝的基石。他为家人定下“三不准”铁律。小女儿毕业分配至西藏,他拒绝“打招呼”:“别人能去,你也应该能去”;长女请假照料病中的他,他坚持退还工资缴入国库。他告诫革命后代:“千万不可居功自恃”。这面映照清廉的明镜,在利益多元的今天光芒尤盛,警示年轻干部:唯有守牢“不徇私”底线,将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才能在为民路上挺直脊梁。

陈云同志用一生诠释“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信念。新征程上,年轻干部当以他的风范为标杆,将“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化作脚底泥土、肩上担当。当实事求是深耕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沃野,新时代的接力者必将在历史考卷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