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被“另类”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摘下。塞勒是研究人性的高手,也是在经济分析中研究人类行为机制的宗师级人物。
跟着这篇清单,来看看你了解的人性,究竟跟经济学家发现的人性差别在哪里。
1. 人脑是一个“黑箱”。
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的行为经济学,就是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打开头脑这个“黑箱”。
2. 你以为人的头脑就像一台计算机,通过计算做出“理性”决策,做出最优选择。
但塞勒发现,人往往是跟着感觉走。
3. 塞勒的意思是,跟着感觉走的理性,并不是胡乱决策,这个感觉的过程是有规律的。
塞勒建立在“有规律的非理性”基础上的新经济学,其实就是“行为经济学”。
4. 你以为你买东西会按照统一的成本收益核算,但塞勒发现人会在心里构建出各种分门别类的“心理账户”,“买酱油的钱,一般不用来打醋”。
5. 你以为都是你口袋里的钱,但塞勒发现人对意外之财的处理,和对待工资的处理,态度并不一样。
意外横财会被放在一个专门的心理账户里,你也更舍得花它。
6. 你以为人是先有认知,后有行为,认知决定行为。
但赛勒发现,人身上存在认知不协调,行为有时反而会影响认知。
7. 你以为你是认真比较后把票投给了某个人,塞勒却发现,当你投给一个人后,会不断强化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进而自发维护这个人。
如果想影响一个人的观念,要首先去影响他的行为。人就是这样被操纵的。
8. 你会在某个时刻只关注某个点的偏好。
比如,想戒烟的时候,认为戒烟比吸烟好。之所以复吸,往往是在另一时刻认为,一根烟的效用格外大。塞勒会告诉你,不用过分自责,人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才是这些事的“幕后黑手”。这些化学物质,会使人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冲动,让人在特定时间表现出违背常理的行为。
9. 你觉得自己做决定时,根本不会受到“情绪”影响。
与赛勒持同样观点的脑科学家达玛西奥就发现,情绪的产生是身体上的自然过程,情绪会参与到人的决策和判断中来,也会影响我们选择的正确程度。
10. 塞勒根本不想做“行为经济学家”,他更想要“行为科学家”的头衔。
11. 塞勒的最大贡献,是让人在了解自己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人生的紧要处,其实只有几步。把握人性,获得管理学的智慧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