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辉,焦点初级第43期坚持原创分享第410天(2018.10.17)
这几天早上,总能看见或听见孩子来园哭泣的场景或声音,心里还是有点费解,因为他们不是小班的孩子,现在又不是开学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仔细观察,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属于比较敏感、脆弱的孩子,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家庭因素,爸爸妈妈基本没有把能量传递给孩子。
孩子哭着不愿意和妈妈分离,家长真的离开了,孩子一整天在园也没什么事,就是每天早上的这颗玻璃心,让父母焦虑,老师发愁,该怎么处理?
今天看武志红公众号文章,读到“心里脆弱”一词,文中分析:过度的赞美,为孩子生成了一个虚假的个人镜像和虚假的生存图景,让他们既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又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困苦。
过高的期待,则让孩子面临着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愿景,和难以回报的父母恩德,随之而来的就是失望与失落、自责与自怨。
这种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忽高忽低、忽热忽冷,让孩子幼稚的头脑天旋地转,幼小的心灵无所适从。
文中说到没有比试探和出错是让孩子更加有效的成长路径,由此我还想到,父母要放手,放心,增加孩子心理适应的厚度,多和老师沟通,而不是单方面的指责。至于我,写到这儿就有了一个方案,就是要抽出点时间到一线,观察这些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得出一个真正真实的答案。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