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游记>取育儿经》一一韦志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才能达目标
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头曲是唐僧师徒分工合作,共成大业的最佳写照:“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师徒四人,性格不同,专长也不同,沙僧挑担,八戒牵马,悟空负责开路杀敌,外加共同保护唐僧。西行之路,十四年的征程,四人分工合作,妖怪阻路,生命威胁,上山下海,都从不曾畏惧。也正是四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最后修成正果,完成取经大业。这在《西游记》中很多地方都有体现。
比如在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中,妖怪是观音荷花池中的金鱼,逃下水去,不肯出来,悟空就有些无奈了,这时的一番话道出了合作的重要性。
悟空本事虽大,却不通水性,因此遇到水里的妖怪就有些束手无策了。但他却有两个惯以水下作战的兄弟一一八戒和沙僧,所以从这之后凡是水底作战的行动,八戒和沙僧便会做开路兵,先下水里和妖怪交战,打不过了就往岸上逃,悟空就在岸上堵,双面夹击,胜算就大了很多。
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出生不同,经历不同,性格迥异,却因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而走到一起,结下了同门之谊。他们几个在一起,互相逗乐,让西行之路也充满了乐趣。如果西行之路只有孙悟空和唐僧,可想而知那日子会多么的枯燥无聊。因此,每个孩子也都需要好朋友,一起努力,一起分享快乐,这会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增添许多色彩。
唐僧师徒四人,由素不相识,到一起上路取经,走了十四年,严格的说这个团队开始的时候并不算非常团结。通常有降妖大任时,孙悟空是冲在最前面的,唐僧没有任何战斗力,猪八戒经常未战先败,沙僧主要看守行李,胆小怕事。在前几十回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悟空一头热奋勇杀敌,八戒经常闹分家,沙僧踏实却不管事,唐僧长吁短叹,多愁善感,一听悟空出了事,彼此之间的凝聚力便会大受影响。随着取经路上行程的时间拉长,师徒四人之间的默契逐渐建立起来。
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跑,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是什么来了呢?是蚂蚁军团来!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一个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大海。一个团队,必须所有的队员都付出心血,大家才有集体归属感。一个从来不参加班集体活动的孩子,就会总觉得是大家在孤立他。因此,鼓励孩子融入班级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为集体出力,当他发现自己的努力会让团队变得更好时,他会觉得自己被集体需要了,从而更有归属感。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合作的品质呢?
这里首先要说一个对合作品质影响最大的行为一一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孩子有了亲社会行为的基础,便能在人际关系中自然地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亲社会行为是孩子社会性发展和个性行为形成的重要方面。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在生命早期即已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然而,随着家庭生活环境的日益优越,幼儿备受家人的厚爱与照顾,其亲社会行为却明显减少。因此,从孩子1~2岁开始,家长就应注意其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这不仅能够加快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也是孩子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呢?
一是培养同情心。同情心是人类最好的品德之一,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心是合作的天性。婴儿对周围人的情感有相应的反应,会跟着人哭;稍大一点时,孩子看到别人哭,会拿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这些都是孩子人性中善良与爱心的自然流露。父母要教育孩子对逆境中的人表示自己的关心,并给予必要的帮助。让孩子明白,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在他人遭遇困难时袖手旁观,就不会赢得别人的喜欢喜爱。更为重要的是,在自己遇到难处时,也不会有人帮助,要提醒孩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没有很好的培养,要么他的同情心就会逐渐消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替别人考虑,主要就是忽视了对孩子同情心的教育啊。
二是提供亲社会行为的榜样。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多采用较为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说理方式来教育幼儿,孩子也从父母的教育教养行为中习得了与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同时,家长应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积极合作,并热心为他人排忧解难等,优化孩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从中找到学习、模仿的良好榜样。
三是表扬和奖励。孩子亲社会行为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可。因此,精神奖励对巩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孩子一旦出现了亲社会行为,家长要及时强化,如表扬、奖励等,使幼儿获得积极反馈,达到逐渐巩固的目的。反之,习得的亲社会行为可能会消退。恰当地运用表扬、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孩子的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