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有何不可
明星出轨一向是国民热议话题,无论男女,舆论都是一边倒的打压。近期,李小璐直播卖货,不停的被网民质疑:“你为什么要背叛王宝强?”这句话“指璐为马”,一语双关,算事骂人的最高境界了。
人大教授潘绥铭,被称为称“中国性学第一人”。因为研究方向“前沿”而多次受到舆论关注,因为他得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结论:“中国婚外情比率全球最高”。
潘教授认为,在中国,每7.5个妻子中就有一位不忠者,这意味着有13.3%的妻子在出轨——这是地球上最高的比例。与此同时,至少有1/3的丈夫对妻子有过不忠行为,比例是妻子的3倍。
当出轨只是某些人的丑陋行径时,我们理当清除这些弄坏一锅粥的老鼠屎;但当出轨成为社会的普遍行为时,我们就再也不能掩耳盗铃,而应该反思:出轨,真的是罪不可恕吗?
婚姻未必幸福
中国人习惯于用线性思维来规划人生:读书工作,成家立业,颐养天年。我们随波逐流,身不由己,每到一个年龄阶段,就一定要做相应的事。小时候你不埋头苦读,就是老师眼中的差生;读完书你还没找到工作,就被唾弃为啃老族;年龄大了还没结婚生子,那就是剩男剩女……无论我们本意如何,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根结绳记事的绳子,我们只能一步步向前走,把大大小小结趟开。
但是,如果把结婚的期限死死地限定在我们的某个人生阶段,我们能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找到一位与自己真正契合的另一半吗?一为被父母唾弃的剩女,被每天应酬似的相亲困扰,就只能在矮个里跳高个,将就嫁了;一个被爸妈总是念叨要孙子的男人,围着事业团团转,没时间谈恋爱,就只能随便找个女人传宗接代。扪心自问,这般草草的婚姻会有幸福吗?
更何况,你选择的伴侣,未必是你心目中的模样。在人世间,谁能正真做到坦诚相待?为了俘获异性,谁没有或多或少的掩饰自己?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许伊纹是一位文学专业在读生,碍于传统家人的意见,她打算结婚。后来,她碰到了英俊,帅气,愿意在雨中等她的钱一维,并与之陷入爱河。婚后,她却惊呆了:每当丈夫酗酒后,就会家暴自己,最后甚至被打得流产。原来表面绅士的丈夫,内心对女性是鄙视的;原来爱自己的男人,其实爱的是自己的身体。但为了塑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无论春夏秋冬,她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无论人前人后,她都言笑晏晏,满面春风。
所有渣男,在拥有你之前,你是看不出的;在拥有你之后,他也无所谓了,因为他认定你没有了其它的选择。
我们总是感概: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中国人结婚考虑最多的不是爱情,而是经济和社会因素。在电影《被光抓走的人》中,武文学(黄渤饰)和张燕(谭卓饰)在人前人后都是一对模范夫妻。武文学富有才华,教学能力卓越,张燕温柔贤惠,持家有方。在上帝洒下那道带走人间爱人的光后,他们才发现一个问题:原来我们彼此不相爱。一直标榜自己和妻子十分恩爱的武文学在镜头的拉扯下,最终袒露了内心:自己原来喜欢的是语文系里的一位女老师。电影的结尾,尽管武文学和女老师两情相悦,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家庭和责任。这样一位苦苦压抑内心渴求的男人,那能感到幸福吗?
假如你在婚后遇到自己所爱的人
如果在一场不幸的婚姻中,遇到一位能让你幸福的人,你会怎么办?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但这个权力会因为婚姻而被禁止吗?
中国的高考制度一直被人诟病:一个人的未来为什么要被一锤定音?也许我高考时太紧张,发挥失常;也许当时我发高烧,上吐下泻;甚至我就是没准备好——为什么我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为什么不能多考几次,选择我成绩最稳定,最优秀的一次?爱情也是同理,每个人开始都是小白,都会瞎了眼碰到渣男和渣女,但为什么结婚后我就没有试错的机会呢?
在中国人的线性思维中,“结婚”后面跟着的是“生子”,讨好伴侣就显得没有必要。人们总觉得结了婚,你就拥有了对方,没有必要再去珍惜。女人再也没有从前的温声细语,而是恶言抱怨;男人没有从前的温柔体贴,反而酗酒家暴;彼此之间将缺点一展无遗,连上厕所都懒得关门。
马蓉和王宝强离婚一案中,马蓉行为确实不妥,违法欺诈,诽谤伤人。但两人最初的争端却很有意思:马蓉是一位高材生,王宝强只是一个农民工。后者能给前者财富和名誉,但给不了精神上的满足。为此,马蓉多次建议王宝强多读书,多学习,但王宝强对此置之不理,还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我没读书不也很成功吗?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只有两人处于同一层次上,婚姻才能稳固。就像是两条平行向前的轨道,一条向外延展,另一条却停滞不前,列车出轨是迟早的事。
只有竞争才能让市场发展,也只有竞争才能让个人进步。一个职场小白为了更高的工资和待遇,会不断学习,自我鞭策和成长。但在一个封闭的婚姻结构中,两性之间没有了竞争对手,自然也就没有改善自我的动力。在这个男性出轨率是女性三倍的社会,假如文化默许出轨行为,允许女人择良木而栖,那么男人为了传宗接代,他们“加班”的时间一定会少很多。
也许大家对于“不断试错,找到最适合你的人”并不反感,反感的是:为什么不选择离婚而是背叛和欺骗呢?
出轨,是对离婚的妥协
人性是脆弱的,虽然有很多人都有再去爱的勇气,但只有少部分人才有破釜沉舟再去爱的胆量。对成年人来说,婚姻不单单只考虑爱情,还要考虑家庭,经济,社会影响。婚姻时间越长,离婚的代价也就越大;你的地位越是显赫,离婚的负面能量也就磅礴。
在世人眼里,王菲是敢爱敢恨真性情。为了爱情,她几度婚姻,最后遁入空门。但其实,她不是一向都这么勇敢。在王菲和窦唯的婚姻末尾,彼此都已分居,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不过,作为歌坛天后的王菲始终没有提出离婚。如果不是丈夫窦唯在公开场合说出“我最爱的人是姜昕”,王菲始终没有断舍离的勇气。
年纪轻轻想要离婚,你考虑过别人会怎么看待二婚的女人吗?年过中年想要离婚,你考虑过正在读书的孩子吗?年过半百想要离婚,你考虑过子孙的颜面吗……在社会中,公司会招聘一位还有可能结婚生子的女职员吗?高级职位会考虑一个没有家室的男人吗?
即使是在追求浪漫的法国,这样一个出轨和离婚率奇高的国度,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娶比他大24岁的二婚妻子时,也有过犹豫。为了马克龙的政治前途,家人,朋友,甚至女朋友都劝说他放弃婚姻的念头,私下保持这段不伦之恋就好了。而成年人的世界里,婚姻家庭意味着成熟,担当,稳定,可靠,声誉……总之,就是不意味着爱情。
在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中,谋杀案起源在于一对男女的偷情。男人是有名企业家,好好先生;女人是知名设计师,同样有家室。他们爱恋彼此,不想破坏和睦家庭给他们树立的良好形象,也不想承担离婚的后果。越是有社会地位的人,越是身不由己,连追求最简单的爱情都变得奢求。很多明星宁愿出轨,也不愿光明正大的离婚,就是不愿落得一世骂名,断送自己的演艺事业。
人世间,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李清照一般,为了爱情而反复婚姻——我们没有胆量也无法承担后果。出轨,就成为了一种折中的手段,是对离婚的妥协。
“出轨”被我们人为的贬低
“出轨”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一夫一妻制婚姻体制中才能说出轨。但是,只有很少人能像李银河一样去质疑:一夫一妻制是合理的吗?
在动物界,最强大的雄性拥有配偶优先选择权,而雌性也会待价而沽,冷眼看着雄性求欢和争斗。人类的底色也是动物,雄性潜意识中希望拥有数量最多的后代,女性潜意识中希望生育质量最优的后代。一夫一妻制从设计中就违背了人的天性,这也是中国离婚率和出轨率偏高的本质原因。
但是,在文明社会,推行一夫一妻制也有着自身合理逻辑。如果最强大,最显赫的男人,拥有所有女性的交配权,那么其他男性就只能奋起抗争。在对配偶的争夺中,暴力和革命必不可少。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只有实现一夫一妻制:一人一个,谁都别争。
这种为了社会稳定而诞生的制度,抑制了同性之间的竞争,但同时也压抑了我们的天性。李银河作为研究性学和婚姻的专家,很早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中国为什么不实行多人婚姻,合同婚姻,或者取消婚姻制度?
由于文化习惯,我们往往会指责那位出轨的一方。但是,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就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可能一方毫无过错,而另一方就出轨背叛。大部分的出轨案件中,家庭长久不和,甚至彼此已经分居了很久。所谓“出轨”,只是比较谁的耐性好,等着对方先迈出那一步,承担社会主要的舆论攻击。
甚至,我们可以逆向思维:你明明知道自己出轨会承担主要责任,怎么还这么傻?除了侥幸心理,就只能说明TA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婚姻,宁愿被万夫所指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出轨的一方往往是受伤最重的一方,也是在破碎婚姻中最先崩溃的一方。
说实话,中国社会对出轨人士的疯狂指责是不理性也不公正的。反观站在现代文明顶峰的美国,在它的建国蓝本《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出轨”,是一人对于另一人背叛的讽刺,它的前提是默认一人属于另一人。你可以说一条狗背叛了你,咬伤了你,但你不能说一个人背叛了你,出轨了你。因为,人就是人,他天生就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力——你不配,他就有离开你的自由。
社会唯一能做的,不是对出轨者的横加指责,而是拿走对于离婚人士和出轨人士的有色眼镜。只有减少社会舆论的打压,减低人们的离婚成本,个人才能够通过离婚去不断试错,直至天命所归。如果一个人能够毫无顾虑的离婚,TA又怎会选择偷偷摸摸的出轨呢?
作者:游子归来
原创首发:纪年录公众号
转载须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