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望春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个人公众号,ID:随风似水,文责自负。


“她开口说江南如一棵树

我眼前的景色便开始结果。”

我以为去过几次江南,对小桥流水、吴侬软语已没有初见、初听的欢喜,张枣《深秋的故事》这两句诗,让我今年春节的江南之行又回到初见江南的欣喜。

母亲在哪年就在哪,当故乡成他乡,上海便是我当下最亲近的地方,也有了走近江南的机会,走进我梦中的故乡。


1

再次感受南方冬天的阴冷,年前尚有阳光,一到过年便细雨霏霏。屋里待了两天,雨还在下,烟雨江南不是更美吗,想的是夏季,冷天的烟雨江南该是另一番况味吧。西塘早就想去,一直未成行,大年初二总算感受到江南冬日的烟雨。

景区的游人真多呀,没有想象中的烟雨,四处皆是花花绿绿的雨伞。不知在西塘唤作斜塘时,是否卖杏花的深巷里会走出一位撑油纸伞有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有水有桥的地方就有人拍照,穿着古装的姑娘随处可见,浓艳的妆容与烟雨江南并非调合。雨越下越大,撑着伞拍照虽说辛苦,镜头中的画面却有着烟雾朦胧之美,恍若回到旧时光,我们仿佛是观众又似乎穿越到两千多年前。“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这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还是做当代人吧,可观春秋的水、逛唐宋的镇、看明清的建筑,隔着长长距离方能感受它的美。

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走在老街弄堂中,站在一座座石桥上,隔河而望,河对岸的老屋斑斑驳驳,墙面掉灰,布满青苔,掀起潮湿的记忆。古镇当是静的,那是苏童笔下喜穿白旗袍有着冰雪一样忧郁的女子,也是藏在老屋中固守老时光的幽怨女子,生于斯、长于斯,走得再远,灵魂也归于此。走过条条古弄和千余米长的廊棚,虽说现在散发着浓浓的商业气息,却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多年后,后来的人看我们抑或也有着淡淡的华丽。

因柳亚子得名的“西园”、根雕馆、纽扣博物馆,皆一晃而过,印象不深,却是建于明末清初位于西塘镇下西街的石皮弄与烟雨江南最相宜。那狭长的夹在两幢住宅之间的露天弄堂,宽仅1米,全长68米,由216块石铺成,是西塘最长的弄堂。长长的青石路,一眼望不到头,蒙蒙烟雾,庭院深深,远离喧嚣,仿若民国、明清,迈着碎步、拖着长裙,脸色苍白的美丽女子,一生走在这深深的弄堂里,惟有头顶那片窄窄的天,化作烟雨,低吟自己的故事。

走上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环秀桥上,俯瞰小桥流水人家,多是酒家、客栈,倘若生活在此地,我还是喜欢阳光,吹吹清晨的风,驱散发霉的味道,尘封一段段潮湿的记忆。


2


冷雨飘了两天后,又见阳光。雨天都未阻止外出的脚步,更勿说艳阳天了。今年春节尚未立春,过了初二开始降温,室外也与北方一样,看着阳光灿烂,却不觉得暖。初四从上海一家人自驾去无锡,母亲说我们要去的地方她早就去过了,就算陪我们吧。风景对旅行自然重要,却不可忽略同行的人。一家三口与母亲旅行的次数真不算多,尤其是母亲长住上海妹妹家后。

无锡三天,去了三个地方,每天皆一万多步,着实为母亲点赞。路上没有我们担心的大堵车,到目的地也过了中午。第一天的主要景点是逛南塘街、漫步古运河,下午随意走走。入住的酒店离蠡园近,便想着散步到蠡园看看。出发前还阳光明艳,走到蠡园门口,冷风迎来,天色灰蓝,已近黄昏,想到晚上还要去古运河,担心母亲不能走太远,门口一晃而过,遂走到小众景点蠡湖中央公园。公园之静,与蠡湖门口排成长龙的私家车形成强烈对比。抑或天气阴冷之故,枯枝败叶,愈感萧瑟。游人寥寥,待走进一看,方知是一个浓缩的欧洲城。从公园右端过桥,便看到一根根颇具特色的石柱,那是希腊式神殿宙斯神坛,石柱下有浮雕,应该出自于希腊神话。走过神殿,凯旋门浮现眼前。一抹淡淡的斜阳倏然映在凯旋门上,在冬日树叶凋尽的枯枝下更显伟丽。后面的挪威乡村教堂、迪斯尼桥、小小的城堡更适合带孩子或拍照,匆匆掠过,已到门口。在今年过于喧嚣、热闹的春节,蠡湖中央公园竟有别样的味道。

南长街在灯火通明的春节夜晚尽管人潮涌动,那份古韵却冲淡了喧嚣,蓦地让你静下来。清名桥是南长街重要历史文化标志,走在古桥上,望着游船的倒影、河堤两岸的花灯、月亮和星辰随着悠久的民居建筑也映入水面,河水缓缓流着,斑驳绚烂宛如梦幻的色彩让置身于人群的你瞬间忘记时间,恍惚回到千年前,华灯初上,歌舞笙箫,月影伊人,宛若一首首古诗词。无锡古运河的河堤充盈着灵性,是无锡版的江南,南长商业步行街处处散发的烟火气仿佛也有着《清明上河图》的韵味。


3

有些地方也如书名一样,仅听名字就想去,譬如《追忆似水年华》《幽梦影》,“拈花湾”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任何地方,未去之前,总会在脑里画图,见到实景之时,有惊喜,更多是失望,回家后,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好,尤其是隔着岁月,时光越久越觉美。怕堵车,早早到了拈花湾,白日的拈花湾着实让我失望。这个人工打造的禅意小镇起初没有让我体味到一点禅意,与日本奈良颇为相似的景,据说是日本人设计,但其实这样的建筑结构源于我们的唐代,是名副其实的唐风古建。好似佛教源于印度,后在亚洲繁荣,汉代传入中国,融入道教,现成了中国人的主要信仰教派。可见,文化无所谓国界,相互拿来拿去,在哪里开花结果,抑或也是因缘。

小镇随处可见穿汉服的女子,有的是演员,有的是为了拍照。有种穿越感,但商店、饭店、客栈,川流不息的人潮,一个个搭建的戏台无不提醒你是观众。我们运气好,走到哪皆能看到表演。然而,那些表演不能吸引我,绢做的桃花在阳光下闪着春天的味道,恍若走进了春,虽说依然感到寒冷,却愿待在假桃花树下,看着一瓣一瓣纷飞着往年的气息,装扮着新春的色彩,顿然生出一种喜悦,真,未必就是美。


拈花湖自然也是人工湖,又名半山衔日, 闲晃到湖边,有帆船摇过,帆影映入水中,清风徐来,浮云飘悠,沐浴于暖暖的阳光中,仿佛远离尘嚣,静坐此处,让头脑放空,忘掉周围的人,忘掉你来此地的目的。此刻,惟有你与亘古不变、苍茫无垠的世界,从何而来,为何而往……转瞬,阳光躲到山后,不禁寒颤,竖起衣领,离开此处,回到人潮,熟悉的烟火气迎面而来。镇上的景点、商店、饭店、客栈,皆取着雅致的名字,香月花街、拈花塔、拈花堂、梵天花海、禅乐馆……逛第一遍尚有兴趣,再晃便失了兴致,只待晚上的灯光秀。

夜幕降临,灯光斑斓,全然迥异于白日的拈花镇。斑驳陆离的灯光仿佛给小镇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置身于人群中,倏地生出今昔何昔之感。微笑广场在白日普普通通,夜色灯光下从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由格鲁吉亚雕塑家塔玛拉创意设计、高约18米的大型不锈钢动态演绎雕塑,在五彩灯光下不断变幻,让人眼花缭乱。音乐响起,是旋律婉转、清幽的《下雨的时候》,只见一袭白衫、头戴斗笠的男子,手持长剑从烟雾弥漫的湖中款款走来,如梦似幻,有些像武侠小说里的侠客,又似得道的僧人。挥舞长剑,一招一式,表演禅意。禅意自然是演不出来的,却不得不叹服现代科技与禅意表演的完美结合。冬日夜晚寒意阵阵袭来,刻意营造的雨雾使得凉意更浓,无人机在空中不断印出变换多端的图与字,人与景与物与情的结合,声动、舞曼、水影、光驳点亮的夜晚让你醉于江南之美,宛若画中游,竟忘了这是表演。“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拈花塔白日也有表演,站在塔下,你只觉自己就是观众,再看夜晚灯光下的表演,你既是观众也是演员又恍惚在时空之外。数名演员身着汉服,手持花篮,翩跹起舞,从佛塔一层层缓缓往上攀缘,像从人间走向天堂,花瓣纷纷从塔上飘落。“仙女散花”让你瞬间有恍如仙境之感。俯瞰尘世,灯光迷离,那些浮躁、纷繁消散了,你仿佛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又像在看别人的命运。

陪孩子在拈花小镇买纪念品,转瞬又回到俗世生活。人来人往,嘈杂、拥挤,脑里想的就是翌日准备去的鼋头渚。我等俗人难以体会禅意,却自有灵性高人在俗世中悟道。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人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禅,高深莫测,却又似乎易得,所谓“顿悟”就在于此吧。


4

回到酒店已晏,想着翌日要去的鼋头渚离酒店近,可好好睡一觉,不用赶早。待我们睡好吃好已过上午十点,谁知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到目的地已近下午一点,全程绕

行再绕行,且到了景区,还没有车位,好不容易找一个离景区不算太远的停车场,只喊“阿弥陀佛”。也算感受到开放后的第一年春节的热闹。

步行半个小时到了景区,比预想的游人少,究竟景区大。非典型的江南水乡,那树、那水、那山,灵秀中透着磅礴之气,一幅自然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尚未立春,树枝枯黄,湖水碧绿,天空幽蓝,水中树的倒影在阳光映照下透着江南神韵,一到春天,便是另一番景致,冬日的太湖边寒意正浓,有风袭来,湖水涟漪,波光粼粼,那番清冷却不会刺骨,究竟是南方,早春的气息已见端倪。

漫步游船处,方知为何找不到停车位了。排成长龙的旅人在等游船,密密麻麻的脑袋让我发怵, 索性不去乘船了,就在岸边看这个季节特有的景观——红嘴鸥。站在湖岸不一会,便见成群像鸽子一样的红嘴鸥聚集在游船前,游客用食物引诱它们,太湖的鱼虾、游客的投食让它们把这里当作越冬的宝地,却成了游客的观赏物。远山黛紫、湖水碧绿,红嘴鸥翩翩飞舞,好一幅灵动的自然山水画卷。

不知不觉走到樱花谷,无樱花绽开,走在樱花树下,山村乡野的田园气息铺面,在都市中有这样一处闲适之地,即使不能真的远离尘嚣,也能得到片刻安宁,静心非一朝一夕,需慢慢养心。

鼋头渚三面环水,走过山长水阔、帆影点点的自然美景,晃过小桥流水的山野田园风光,最难忘的是“万浪卷雪”。从广福寺下坡,坡上岩壁悬崖,松柏成林,下坡后但见湖边有一处天然水湾,芦苇丛生,有渔舟停泊其间。四围有曲堤,中间建拱桥,天高云淡,清悠静谧。我们下去时有风,却没大作,自然卷不起万千巨浪,听不到涛声如吼,看不到“万浪卷雪”。倘若夏季,狂风呼啸,巨浪从远方滚滚而来,拍打湖堤,水溅珠飞,游人在湖堤嬉戏,就能感受到这漫天飞舞的“雪花”了。


待我们从“万浪卷雪”上坡,天色渐暗,寒风袭来,当日需赶回上海,夕阳归舟只能在想象中了,也为他日再来找个由头。

春天了,花开了,在北方树枝依然枯黄的春天里怀想江南的冬,遥望江南的春,那树、那山、那水、那石阶皆是绿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525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03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862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28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4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90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30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44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93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85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01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23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43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1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42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191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55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姑苏城内的白玉兰悄悄开了,古桥边的柳枝三三两两嫩绿浅浅,印得眼帘起了雾一般,蓦然方觉春意起了。 这座温柔的城里曾经...
    曦和国风馆阅读 804评论 1 8
  • 烟雨飘摇,婆娑几多寒暑,不见来时路;春渡长江,化骤雨无数,窗外柳绿花红,葳蕤点点淡漠。不见故人回眸;抬望眼,忽见鬓...
    江六郎阅读 817评论 12 17
  • 望江南·孤城月 孤城月,残月照孤城。 长笛又起人寂寂, 辗转几番梦难成, 曲尽忆平生。 ——霙愔 长安评...
    萝莉禅猫阅读 690评论 27 10
  • 人生就应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青春正当时需要旅行。我已经出来整整一周了,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
    七月女人花阅读 742评论 0 1
  • 《 江南春 》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
    成长的笔记阅读 3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