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清溪鬼谷隐居着一位得道之人,姓王名诩(xǔ),因隐居周阳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后世尊他为道家、兵家、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精通医理、论道、谋略、兵法,可测算人之命运,国之兴衰。
然而《鬼谷子的局》并不是一本写鬼谷子的书,整本书讲了4个人的经历,这四个人就是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苏秦、张仪、庞涓、孙膑。而这四人均为鬼谷子之徒。
他们四人中,苏秦和张仪同习口舌之学,均巧舌如簧,有舌战群儒之功,庞涓和孙膑同习行军布阵之道,在战场上,有以少胜多、扭转乾坤之能。古之成大事者,大多不会妇人之仁,大多敢于单刀赴会,在家国面前,同样取大舍小,即便面对至亲好友,为了大道,也须取舍。
面对战国纷争,苏秦提出合纵之策即联合齐楚燕及三晋共同对抗暴秦,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辗转于六国之间,最终促成六国结盟,成就其六国共相的地位,然而苏秦一家从未想过他能有朝一日光宗耀祖。苏秦家世代为农,由于爷爷曾因庄稼种的好,受到过先帝的褒奖,于是他的父亲就认定了农民这个职业,他的两个哥哥也任劳任怨地在田里干活,不管当今乱世,甚至那一点收成也许日后都不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唯有苏秦每日看着富人车马从道上经过时,他的心里总是平静不了。一个注定成为六国宰相的人终究是不会屈居于田地之间的。可是他又偏偏是个结巴,连话都说不清楚,村里人都嘲笑他,又怎么有人预料他将来能成此丰功伟绩呢?直到他在市井中偶遇一位算命先生,被先生看出有大富大贵之相,自此才改变了他的一生。
再来看看孙膑的遭遇。孙膑和庞涓一同入谷,此前,孙膑曾协助庞涓报杀父之仇,几度三番舍生入死,因此结拜成好兄弟,入谷学习后,由于所习内容相近,就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因此感情甚笃。但随着学习的加深,先生又是因材施教,庞涓有时觉得孙膑所学知识并未完全与自己分享,甚至觉得先生唯独将《孙子兵法》传于孙膑,自己却并无大成,心中暗生嫉妒,间隙渐生。后来庞涓下山之后,首战田忌就立首功,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但他深知自己不如孙膑,变想法设法的让孙膑也来魏国。孙膑到来之后,自然同样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公主同样对其青睐有加,于是庞涓起了歹心,开始设计陷害孙膑勾结外国,最终还装作好人地为他求情导致孙膑“仅仅”被判处膑刑。
孙膑天性宽厚良善,从未料想到是自己的同门师弟兼结拜兄弟害的他,怨他、恨他,终究同门一场,多年惺惺相惜,还是释然了。一代名将自然是不会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得知庞涓害他之后,孙膑便开始装疯卖傻,曾当着庞涓的面抓起地上的狗屎便吃了起来,在大街上和乞丐一起讨饭,衣裳破烂、居无定所。
直到被苏秦所救,孙膑才开始得以施展自己的行军打仗之才。其战必胜。然而在一场与庞涓的较量中,一路上他却始终沉默寡言,除军令以外,不多说一句话,军情紧急,各将军心急如焚,对他的指令越发猜不透,却也只能硬着头皮执行。大将军田忌早就想和庞涓决一死战,以报当初兵败羞辱之仇,孙膑却始终怏怏,叫人无奈。然而只有孙膑自己知道,自己现在走的每一步看似让庞涓占尽了优势,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圈套,可以让敌军功亏一篑、置庞涓于死地的圈套。是的,他不忍心,可是也必须这么做,因为庞涓好战,这场战争就是他挑起的,合纵本是制衡各方势力、让人民安居乐业的良策,他却一心只想为魏国谋,导致民不聊生。孙膑必须终结这场战争。
结果庞涓果然中计,自杀而亡。而此时,苏秦和孙膑就在不远处,同坐一桌,桌上放有三个酒杯,两人各执一杯,还有一杯敬庞涓,多年好友同门,死在自己手里,声泪俱下。
都说生在乱世,生不逢时,所以苏秦的两个兄弟守着农田、蹉跎一生,苏秦却以口吃之身拜师学艺、勤加苦练,成就一生。孙膑遭受极刑毫无求死之心,有统领千军横扫天下之才,却怀“不战而屈人之兵”、拯救天下苍生之志。即便心有不忍,在大道面前,果断抛弃妇人之仁,引得庞涓入套。都说战国时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弱者感慨生不逢时,尚能建功立业就已经家破人亡,但真的强者,始终心怀大道,志在乱世,为此,不顾一切,牺牲一切,当真令人敬佩又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