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一中洪灾记略



时维仲夏,岁在乙巳,苍昊倾盆,洚水沸川。绥江怒涨,若决昆仑。浊浪滔天,摧壁破垣;奔雷激湍,直灌黌宇。书阁多为鱼沼,绛帐半没龙渊。数栋楼宇皆成脏污之池,万轴芸编尽化汩没之草。

丙辰(阳历六月十六日)辰时余,雨若倾盆,城区巷陌,瞬变水道。于是有司着令,休课半晌。翌日,降雨未休,反而愈大,以至绥河暴涨,低洼之地,已成茫茫。诚不得已,有司再令,休课一日。

水漫河堤,险情告急,警报四起,一日三巡,闻之心惊,听者胆战。丁巳入夜时,河水倒灌,来势汹汹,直逼校门。危急之际,校长携众,手扛沙包,铁马挡前,木板在后,筑坝御洪。然水之凶猛,前所未见,坝终溃败。但见浊浪如奔,夹腥带臭,扑鼻而至,令人窒息。水位急升,环顾四周,操场校道,已成泽国,众人不得已,乃退守明英楼。

方是时,忽得钦天监传讯:洪水将于丑时涨至五十有五米。闻讯莫不失色,众人乃以夺秒之速,抢救物品,一楼水深几近没顶,最深处过三米,幸弟子档案、电脑典籍等贵重资物移至高层,免遭毁损,实乃不幸中之万幸。

自丁巳中夜至戊午黄昏,断电绝网,无法传讯有司,无法沟通亲友,一中仿若海上孤岛,求援无路。念及家中老母与两小儿,音讯全无,安危未卜,余坐立难安,一时深感恐惧、无助。戊午三更,忽拨通母亲电话,虽信号不佳,话音断续,能得知母儿无恙,余心悬大石始下。

东方破晓,水呈退势,其速极缓,至黄昏时,仍深及小腿。于是,众人蹚水巡视校园,但见满目疮痍,颓墙塌垣,黄迹斑斑,不忍卒视。目及处,淤泥满园;脚涉区,垃圾遍地。向之洁净校园,不知何处去矣。余不禁悲从中来,不料洪水之恶威,竟如此巨硕。

晡时,校长召集众人商讨应对之策,欲连夜清淤,无奈水始终未消退,深浅不定,且人少,只好作罢。

己未清晨,书记、校长身先士卒,召众教员回校清淤,自此,拉开校园清洁大战序幕。人人挽裤撸袖,水履拖鞋,负锹擎帚,推车提桶,奔于淤泥之中,闻其臭而不嫌,沾其污而不顾。年长者,忘记疲惫;少壮者,不知劳苦。饿者,水拌干粮;困者,倚墙靠座。不分彼此,无论你我,齐心合力,只为清淤除污,俾诸生早日复课。

援者从四面奔驰而至,有官兵,有学生,有家长,更有州郡县长官亲临,劝勉鼓劲。自晨曦至黄昏,从白天到黑夜,历四昼夜,清淤终见成效。观诸夫子徒弟家长官兵,虽衣裤沾泥,手脚生泡,脸面黧黑,然环顾校园渐复原貌,众人不禁心情大畅,岂有疲敝困苦也哉?

回顾水祸,无不心存余悸。上至书记、校长,下承夫子、弟子,历艰辛,经忧虑,至于癸亥,终不负有司所托,得如期复学,幸甚至哉。

太史公曰:“灾祸砺品格,患难识人性。”观此一役,壮哉,一中师生无畏无惧;壮哉,一中师生共克时艰。洪灾已成过往,然灾难中彰显一中人自强不息,砥砺前行之精魂,必将永存。异日修史者,当独辟一章,记此日之壮举,以告来者。

乙巳年壬午月乙丑日(阳历六月廿五日),某李夫子草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