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常识,他们的知识

文/米粒

“麦子从土里挖出来可以直接吃么?”12岁的小朋友问。我愣住了,对于这个没有常识的问题。

他确实看过小麦的图片,见过面粉,吃过麦片,还有带着麦粒的面包和点心,可是他依旧不知道麦子是不是需要从土里挖出来吃。

割麦子时,右手手握镰刀,贴紧地面,左手刚好握满一把麦秆,手收紧,镰刀划过,麦秆齐刷刷倒下,熟练的农民会把倒地的麦杆顺势整齐放在地上,弯腰边割边向前走,到地头回望,是一垄间隔整齐放好的一把一把的小麦和满目凸起的麦茬。全部割好就可以将小麦捆起来,成捆的搬运到打麦场,机智的农民并不是用绳线,而是用两小把割好的小麦,麦穗头拧在一起,秸秆就成了天然的捆绳。

这是我很小时候的记忆,那时,奶奶还在,只有很少家庭会用收割机。


现在,即便是偏僻的村子里,也很少看见有人挥舞镰刀割小麦了。据说大多使用联合收割机,轰隆隆的机器碾过,麦子脱皮,秸秆粉碎,根依旧裸露地面,醒目矗立,任其烂在地中,成为明年的肥料。


已经十几年没有见过遍地的小麦,没有看过风吹麦浪,更没有闻过火烤小麦的焦香。


小朋友的问题,首先勾起的竟然是幼时的回忆。那时的我,对土地很熟,对乡村很熟,对山上的野花野草很熟,甚至能辨别大部分的草药和现在稀罕紧俏的野果。那时候守着黑白电视看灌篮高手已经很满足,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仅有的“旅游”就是拜访遍布各地的亲戚,最享受的看世界的方式是手捧十万个为什么,放学后没有作业,扔下书包四处疯跑,肆意在车慢,马慢,邮件慢的时光里长大,与过去渐行渐远。

杜威说,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学校必须呈现对于儿童说来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们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以前的我们不懂这些,可能教师也不懂,上着学,也经历着家庭的柴米油盐,经历着田间的播种收割,经历着学校的值日劳动,经历着唐诗宋词,经历着无私奉献,散养着,在学校和老师的谆谆教导混合的“生活”中长大,永远不会讲“从土里挖出小麦吃”,因为那是我们的生活,那是我们的常识。


现在的生活遍布数字与电子,俯仰布满虚拟,动辄就是诗与远方,这是12岁小朋友的生活,与曾经的我们相去甚远。孩子缺的不是常识,所谓常识是我们的,于他们,只是知识。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在正是秋收季节,看到乡亲们下地掰玉米、摘豆子、薅花生,不由想起小时候的劳动场面。 但那时候最繁忙的应该是六月的麦...
    戚老师说阅读 1,427评论 1 18
  • 作者:巍然 我对麦子美好而深切的感受来自家乡的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隆冬时节,漫天的雪花一...
    北方农村阅读 591评论 0 1
  • 今年的麦收季节刚刚过去。 现在的麦收季节已经不能和记忆中的麦收季节相提并论了。 我得承认,我不是一个好的农民的孩子...
    南极雪北极冰阅读 1,059评论 5 5
  • 不要误会,其实这五颗琉璃球都是我,只是随着心情换了外衣罢了! 那天,我有机会选择站在哪里。只是害怕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晴空Irena阅读 433评论 0 1
  • 要深入学习注解,我们就必须能定义自己的注解,并使用注解,在定义自己的注解之前,我们就必须要了解Java为我们提供的...
    骏骏的简书阅读 77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