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职场中的中青年人群,一天中相处时间最长的是谁?
家人?朋友?还是同事?大多数人首选答案是家人。
家人与我们有血缘关系,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都是至亲之人,爱人虽没有血缘关系,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最亲近的人。
不知道有没有人认真做过统计,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真正陪伴家人的时间有多少呢?
早晨六、七点钟起床,洗漱、用餐、着装……一切农活收拾妥当后,八点钟,甚至更早时间就得告别家人,奔波在上班的路上。
如果离家近,中午可以回家吃个午餐,可惜绝大多数职场人都是在公司、单位解决午餐。等到终于下班、安心回家时,时钟至少流转至七点钟了。
这个下班时间还不能一概而论。
体制内的职员正常情况下七点钟基本可以到家。
更多非体制内职员,下班时间可就没准了,如果企业执行九九六工作制,到家时至少已经十点钟了。
晚上七点钟到家的上班族,正常情况下十一点钟睡觉,次日早八点再出发,除去睡觉时间,陪伴家人的时间竟然只有五、六个小时。
晚上十点钟到家的上班族,正常十一点钟睡觉,次日早八点再出发,陪伴家人的时间竟然只有两、三个小时左右。
这样算来,答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多数人陪伴家人的时间居然少得可怜!
八小时工作制的上班族,陪伴同事的时间至少是八小时,且不包含午餐及休息时间,任务量较大时也有与同事结伴加班加点的可能。
九九六工作制的上班族,耗在工作岗位上,陪伴同事的时间至少十小时以上,少量兢兢业业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管怎么算,同事与我们共处的时间居然远远高出家人。
我们必须接受这个既定事实,同事是除亲友之外非常重要的存在。
事实上,相熟相知、脾性相投的同事可以发展为朋友,还有一些有竞争和利害关系的同事就只能停留在同事的维度。
即便只是字面意义通的同事,我们也要维系好这层工作关系,毕竟每天见面、每天交集,相处融洽是心情愉悦的充要条件,如果双方相看两厌,八、九、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就实在令人难熬了。
世界千姿百态,人人生而不同,但我们仍可以在与众不同中寻得求同存异之道,运用孔子的中庸之道,找到双方最适宜的相处模式。
以我们公司为例,同事们经常有分歧有争议,动辄为某个问题争得脸红脖子粗,激动时也有过敲桌子打板凳的粗暴行为,但那又如何呢?
争执过后,不记隔夜仇,第二天再见面时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照常的说笑,照常的讨论,也还会照常的争执。
这种相处模式妙在避免了争吵之后的尴尬,将双方之间的相互伤害降到了最低限度,不失为浮躁社会的明智之举。
当然了,这模式想必也是前人经过无数挫磨、历练之后才寻求到的解决工作冲突与矛盾的最佳方法,大家接受、习惯之后,就成为独有的企业文化了。
上司最常给我们灌输的思想就是:“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就算吵翻了天,关起门来也得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职场之中,未见得像他所言真如兄弟姐妹,更难做到相亲相爱,倒是有相爱相杀的剧情上演,但关起门是一家人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正确的。
同事之间未必有深情厚意,却仍要维护基本的面子工程,毕竟未来仍需共事多年,和谐共处、心情愉悦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