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过年,父母给自己买件新衣服会高兴很久,家里换了新的冰箱,也会兴奋很久。
可现在,买几件新衣服都不会像以前那样开心了。换新电脑换新手机,也找不到从前那种快乐的感觉。
以前特别渴望旅游,偶尔去中国其他的城市会非常兴奋开心,还记得第一次出国去日本,我在大巴车上看到一家店都要拍照,看到日本人都要拍拍拍,看到日本的一切都拍个没完没了。
那种快乐和新奇感永远也忘不了。如今一年出国都好几趟,却没法让自己更快乐幸福,连拍照的想法也没有,感觉没什么可以拍。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却感觉幸福越来越难?
从日本作家本田直之的书《少即是多》中了解到,物质获取幸福的方式已经结束了,从做加法的时代开始走向做“减法的时代”,也就是说单纯的物质追求是无法给人带来幸福,获取幸福的方式是做减法,减少对物质的执着,更多的关注体验感和精神的感受。
我发现有钱的人越来越喜欢学习身心灵的课程,因为物质的丰富并没有带给他们十足的幸福,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这种负担让他们不断的去修心。曾经特别喜欢上各种各样的课程,在上课之前是充满了期待,上完课之后又变得焦虑,似乎只有报名那一刻是幸福的。
上课带给人的幸福是短暂的,今年我很少去上课,更多是把学习过的知识输出。追求越来越少,学习越来越聚焦,反而让我感到充实和幸福感。
我在上海的线下课认识一位朋友,她也特别喜欢学习,唯一不一样的是她上一万元的课并非真有钱,已经负债70万,那时无法理解负债这么多还要上这么贵的课程。
用书中的话来解释:课程对她来说是一种物质的追求,越追求越迷失,课程不是灵丹妙药,无法马上改善她的现实情况。如果她能做减法,减少对课程的执着,我相信她的财务状况一定可以好转。
在减法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追求自由和幸福呢?
作者本田直之总结了新幸福的十个条件:
1,享受工作;
2,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3,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4,身心健康;
5,拥有富有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
6,拥有自己的时间和自由;
7,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8,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9,能够放眼未来;
10,感觉自己每天都在不断地向目标前进。
本田直之指出要学会找到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决定什么需要做,什么不做,给自己一次舍弃的选择。重现设定一次。
换一个城市工作,或者换一项全新的工作。从以前与周围的人比较,以他人作为中心变成以自我为中心,更多的在乎自己内在的感受。
总结:今年我也开始做减法了,舍弃哪些买了很久不想看的书籍,开始更多的在乎自己内心的感受,读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书籍,写让自己想写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