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请喜欢我》,被深深打动了。不知为什么,书里的那些人物和故事虽然离我很远——北漂青年居多,还有新疆、西安等生活片段,读来却那么真实,仿佛自己也跟着经历了一遭似的。而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能够进入内心的文字”的魔力吧。
《我最好朋友的葬礼》讲了耀辉的故事。在我们知道了耀辉的才华、纯情和无辜之后,更是忍不住感叹命运对他的残酷无情。喜欢同性不是他的错,对前男友痴心也不是他的错,是世俗的眼光和口水间接杀死了他。到最后,他求生的勇气和意志已经抵挡不了病痛和心痛带来的双重打击,所以只好选择自己结束生命。
不觉得他这是在逃避什么,而是不想继续给单亲母亲增添压力吧。他当然知道唯一的儿子年纪轻轻就离世对一个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是此刻的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已然身患绝症了,早一点结束可能对人对己都更好。
作者说,耀辉的事让他真切感到“世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一说”,是的,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另一个人的切身感受,所以有些时候安慰的话才那么难说出口。
我们不知道命运之刀将要在何时指向何人。有时候在别人看来似乎仅仅是小情绪、小别扭,而身处其中的人却已经遍体鳞伤、悲痛不已。对于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来说,如何对待爱情和理想、如何与孤独的自己和睦相处永远是第一命题。
那些借酒浇愁的失恋者、那些突然提出分手的倔强姑娘、还有为了工作和感情压力频频失眠的人……你看到了吗?大家都还年轻,都是这么的不容易,所以,别逃避命运带给你的问题,要试着解答、解决才行。
有的人可能会说,年轻时这么折腾干嘛,再过几十年老了还不都一样?据说,老年人都会被岁月抚平棱角,无论年轻时多么有雄心壮志,老了都会安心地晒太阳、打麻将。不过,事情未必如此简单。
根据安·兰德的说法,如果逃避和不作为成了一个人思维的运行方式,那么人生观就会被恐惧支配——灵魂会变成一块不像样的黏土,上面印着四散逃奔的脚印。这样的人晚年都会感慨自我认同感的丧失,而事实是他从未有过自我认同。
所以在读《卸妆》时,我似乎能够体会周嘉的心情。脸上长痘了就绝望?就觉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男友无法正常交往了?一般来说大家对此会说矫情啊、呵呵之类,可是谁又能去深挖周嘉的内心世界呢?
她是平面模特啊,大片的痘痘把脸蛋都毁了,你说她还能自信吗?而失去自信的人又怎么能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爱情带来的甜蜜呢!所以,那些绝望是真的。好在周嘉找到了从绝望里滋生出的那一点希望,并借此打败了绝望,重启了她的人生。
其实我觉得,这本书里最动人的一点在于作者毫不回避自己的过去,他的家庭、他的奋斗和坚持,每一段在他人觉得可能是人生痛点的经历,他都能特别真诚地写下来并分析给你听。
在《这辈子一定要野一次》里,他谈到了梦想的实现与生存难题、也谈到了相互吸引效应,读来感觉相当受用,什么鸡汤啊、成功学啊简直弱爆了,以后倦怠的时候就看看那几段好了,我心里甚至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