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中最根本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最核心的能力。在新课改新高考的背景下,语文这门一向不被学生、不被家长重视的课程,被推上了学科改革的显位。自然地,作为语文能力中举足轻重的阅读能力,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内涵。对此,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近期在《中国考试》发文称:阅读能力也相应要由注重精读转向强调精读、泛读等各种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由注重文本内容理解接受能力转向侧重对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审视阐释能力。阅读能力如此重要,作为整天同这项能力纠缠在一起的读书人,我们有必要弄清它的真正内涵。笔者以为,真正的阅读能力是指读者在阅读读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读物的理解、批判、筛选、借鉴、内化、运用程度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从表面看体现为读者的一种综合素养,从构成要素上看体现为多重智能要素的有序排列。根据这个定义,真正的阅读能力应该包括以下6种智能要素:
1.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首先是一种理解能力。阅读的目的首先就是理解读物,理解读物的内涵、精神、价值、结构等等。阅读而不理解读物,或者说阅读而不去主动寻求对读物的理解,这样的阅读其实不是真正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至多可视为消遣性阅读,它同我们这里探讨的真正的阅读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2.批判能力。在读书界,人们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会批判的读书人称之为“两脚书橱”。可以说,这个称号非常准确地道出了阅读能力必需的又一个很重要的构成要素——批判能力。只知读书,却不能分辨书的好坏优劣、长处短处,这样的读书人,即使读上一辈子,读了很多书,又有什么作用呢?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必须会辨别书的优劣,真正的的阅读能力必须包含批判能力。
3.筛选能力。读书并不是要把书中所有的信息都记住、都吸收。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因此,读书时,在批判思辨的基础上,就要筛选那些有价值的、那些对我们的发展有用的东西。读书不能囫囵吞枣,更不能全盘接受。读书必须筛选,只有学会筛选,你的阅读才会对你有用。否则,读书只会把人读愚、读蠢。
4.借鉴能力。读书在于致用。因此,读书时的借鉴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生物学上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话是真理。在这里,我们可以借用这个真理来描述一下阅读为什么需要借鉴能力。大家知道,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从可能的意义上来看,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但每个人成功的轨迹却无法让另外一个人去复制;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独特之处,或者说这个世界上绝对不存在两个相同的人。所以,我们要想在我们从事的事业上取得成功,从读书的角度来讲,你得学会借鉴,你得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取舍书中的东西,你不能把书中的东西一股脑儿都吞下。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结局就是战国时赵括的结局,就是《三国演义》中马谡的结局,就是中国革命史上左倾错误路线的结局!
5.内化能力。自己认为可以借鉴的东西并不像给人送物那样的简单,即别人买一件衣服送给我,我就可以直接穿在身上。读书时,自己认为可以借鉴的东西首先得结合自己的经验、知识、认知特点等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知识、认知特点的一部分,我们才可以借鉴得上、用得上。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在任何时候都是行不通的。
6.运用能力。经历了前五个阶段消化、吸收以后,阅读能力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运用能力。前边说过,读书而不会运用,同吃饭而不能长身体一样,是在做无用功,是打造无用的两脚书橱。所以,衡量阅读能力强弱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运用能力。这里包括三个要素:会运用、能运用、善运用。比如拿写作来说,读了很多书,能写出一些东西来,是会运用;写出的东西能得到人们的称赞,有价值,就是能运用;能根据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情境写出恰当得体、准确鲜明的东西就是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