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件。儿子将自己八十五岁的父亲告上法庭,理由就是父亲不愿意将自己的房子过户给他。看着这样的案例,真不知如何去评价。
前两天妹妹跟我说她身边一个朋友家的案例:朋友父亲刚刚去世,房产想过户到他二哥的名字。结果麻烦事就来了,不光亲兄弟姐妹必须全部到场签字,还要调查你爸结过几次婚,有没有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姐等。
你自己说没有不行,你得拿出证明材料证明。去哪儿开证明?谁给你开证明?以前我爸爸的房产证上加我们姐妹的名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房产机构让开证明我们是爸爸的女儿(都结婚多年,户口早不在一起),我们就去我家老房子所在的派出所,结果人家根本不理你。所长说:公安部有规定(挂在墙上)这18种情况不给开证明。我抬头一看,真有这一条(证明亲属关系)。
房产所要证明,派出所不给开证明,当事人怎么办?最后我们采取点特殊手段算是开了证明,房产证上也顺利加名了(好在我爸还健在)。
总结一下,如果房主去世,房证更名是费老劲了。恨不得把你祖宗三代都挖出来查一遍。
从这个层面上看,儿子要求父亲在生前更名也不无道理。有人说可以去公证处公证,但有时公正书里说的话怕不到位,有漏洞,最后还是不管用的。最便捷最省事的做法就是生前更名。
从父亲角度看,怕更完你名,你不管他?也不排除有这样的儿女,拿完老人东西就走人。办这种事就看父子之间的情感基础和信任度了。
也不知为什么,人老了之后,尤其老男人,不信任儿女的事常有。我爸爸不就曾经是这样的吗?认为只有房子钱都是自己名下,才是安全的。给任何一个儿女拿着都是危险的。遇到“啃老”儿女,这种防范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
但话说回来,真遇到无底线的想啃老的儿女,父母一般没有能力反抗他们。啃老儿女一般都过的不好,过的不好的人,脾气都大,性格也比较凶猛,老人被他们啃的爪干毛净,对外也不敢声张。反而对父母妥协迁就的儿女,父母才有机会把他们当做“啃老族”的来加以防范和折腾。
02
在孩子出生时,每个父母都是竭尽自己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养育和教育,为的是什么?为了孩子长大成才,过好日子。其实说白了,养大孩子也是为了自己老的时候有个依靠。但结果呢?却没想到亲情之间,有时也是利益的对抗与较量。
如果孩子到了婚嫁年龄,父母能给儿女买好车大房,儿女一定感到满意和幸福吧!认为自己父母是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好父母。
而那些粗糙地把孩子养大,又没有太多钱投资更好的教育的父母,孩子结婚时啥也给不了,交首付都凑不齐。那么他们在儿女眼里是什么样子?心里又做何感受?是感激他们的养育之恩,还是抱怨他们没有别人父母努力和成功?
不可而知,估计也没人敢说实话。到底是养儿为防老,还是养儿为啃老,当今社会我是分不清楚界线在哪,也说不明白是非曲直到底是什么。
或许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心一意且有能力为自己付出的好父母,但遇不到的时候,有些人是否就认为父母是自私或是无能的呢。
03
还有一个重男轻女的母亲。在她生病住院的时候,她嫌医院饭菜贵,就让女儿每天送饭,而且还必须多送一些来,好让她儿子带着孙子专程到医院来吃饭,享受姐姐提供的免费午餐。看床陪护她也只要女儿来,舍不得用儿子。她说儿子工作忙,怕累着儿子。
说来说去敢公开实行“不平等条约”的人,就是家里的父母。单位领导即使想,也不敢明目张胆,太过分还有规章制度和法律约束。
从中国目前国情看,儿女双全是让人羡慕的好家庭,但父母尤其是母亲普遍比较偏向儿子(财产上)也是事实。只有女儿的母亲没有感觉,一旦有了儿子,不管母女感情如何深厚,儿子也是母亲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儿子过不好,女儿对她再好,母亲无法安心过好。
清一色是女儿或儿子的家庭,父母的偏向(财产上)好像也明显弱很多。不知是传统观念使然还是人性的必然。为家庭牺牲多的、付出多的基本都是女人。
04
当板子打在儿女身上,说他们“啃老”时,有些老人也是愿意让儿女“啃”的。他们省吃俭用攒钱,让他给自己花钱,享受晚年生活就是不愿意,说啥也做不到。
有个案例,一个妈妈把自己的工资本交给女儿,房子也都过户到女儿的名下,每天去送接外孙女上学放学,买菜做饭。她的女儿借口工作忙,基本就什么家务也不做,老娘就是带工资的全职保姆。但老妈这么做她愿意,感觉很幸福啊。
我们认识一个70岁的退休教师,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穿戴的像上世纪里的人。只要见到我,就问啥时涨工资?我说:你钱不够花啊?总惦念涨工资。她说:我每月的花销都记账,必须控制在1000元以内,余钱要攒起来留给孩子。
我说:你女儿家条件那么好(独生女),外孙子都上大学了,不需要你的钱,该花你就花呗!
天天算计来算计去,看着都累。当然老年人,存些积蓄是对的,但也不需要如此苛刻自己,都70多岁了,还有几天好日子啊,不抓紧享受晚年生活,还想尽办法减少开支攒钱。这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无法改变。
其实,这个问题同样在很多人身上存在,明明有花不完的钱,但仍然有严重的不安全感,在应该享受生活的年纪,仍然在考虑财富的积累。这不是生活上的贫穷,而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贫穷。
只会拥有财富,不会使用财富。对于这样的人,拥有财富比享受财富使他们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