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银行》

1. 老富人的忏悔

八十岁的陈世荣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进“良知银行”。 

这家银行开在城郊一栋不起眼的老楼里,没有招牌,没有广告,只有少数人知道它的存在。

这里不存钱,只存“良知”。 

年轻时,陈世荣是商界枭雄,信奉“无奸不商”,为了生意,他做过许多昧良心的事:拖欠工人工资、偷税漏税、恶意收购竞争对手……每一次,他都会来“良知银行”,把自己的良知抵押出去,换取更冷酷的决断力。 

而现在,他站在柜台前,声音沙哑:“我想……赎回我的良知。” 

柜员抬头看他,眼神平静:“陈先生,您抵押的良知价值连城,赎回需要支付您所有的资产。” 

陈世荣毫不犹豫地点头:“我给。” 

2. 良知的重量

“良知银行”的运作方式很简单:

你可以把自己的“良知”存进去,换取短期的利益。 

但赎回时,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 

陈世荣第一次来,是在三十岁那年。那时他刚创业,竞争对手用低价抢走了他的客户。

银行柜员问他:“您愿意抵押一部分良知吗?这样,您就能比对手更狠。” 

他同意了。 

从此,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但他的心也越来越冷。 

3. 失去的一切

妻子曾哭着问他:“你有没有良心?孩子生病,我一个人照顾,你连家都不回!我打了你多少个电话,你在外面喝酒,喝了一晚上,现在醉的不省人事地回家。” 

他皱眉:“你不就在家‘玩’吗?带孩子能有多累?” 

妻子愣住,眼泪砸在地上。 

后来,她提出离婚。 

女儿爱上了一个穷小子,他逼她嫁给一个三婚的富商,说:“感情算什么?他能帮我的生意!” 

女儿在婚礼前夜,吞了安眠药。 

儿子们也恨他的控制和剥削,成年后纷纷搬走,再也没回来。 

现在,他八十岁了,身边只有钱,和一座空荡荡的豪宅。 

4. 赎回良知的代价

柜员递给他一份合同:“您确定要赎回?这会清空您的所有资产。” 

陈世荣颤抖着手,签下名字。 

一瞬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他想起妻子深夜独自哄孩子的背影,想起女儿绝望的眼神,想起工人们拿不到工资时的愤怒…… 

他捂住脸,痛哭出声。 

柜员轻声问:“现在,您明白‘良知’的价值了吗?” 

陈世荣点头,泪流满面:“可我已经……什么都挽回不了了。” 

5. 最后的救赎 

他走出银行,阳光刺眼。 

一个乞丐坐在路边,他下意识地摸口袋——钱包已经空了,但他还是蹲下来,轻声问:“你饿吗?我……可以帮你买点吃的。” 

乞丐惊讶地看着他。 

陈世荣笑了,这是他几十年来,第一次真心实意地笑。 

“原来,良知不是用来交换的,而是用来活着的。”

(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