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成年了,
请收起“别人有我也该有”的无知。
微博上面有一个热搜话题#新生向父母要4千生活费遭拒#,源自于一个大一新生女孩在网站上发的一个求助帖,内容如下:
本人女,大一,目前在某新一线城市上学,但是觉得我妈给的生活费太少了。
高中的时候她特别的大方,给我补课什么的补习班4000、6000的眼睛都不眨就给我交了。现在大学了反而一个月就给我两千,每次我都是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我学费大概一年3万加上住宿费,我想每个月让妈妈给我4500,她拒绝了还给我发脾气认为我根本花不了这么多,可是女孩本来就花钱多啊护肤品什么的,还有买新衣服,要是男孩肯定就花不了这么多了。再说了高中肯给我好几千补课怎么大学就不给我了呢?
同宿舍的我感觉她们都挺有钱的,用的也都是好的,为什么妈妈偏偏就不给我呢,大家大学时期的生活费都是多少?明明就是两千不够花的。
这位女生觉得自己很委屈了,高中的时候妈妈舍得为自己花钱,上大学了反而拒绝给那么多钱,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啊。
小编工作了几年,看看自己每个月不到三千的账单,突然觉得自己可能过得都不如一个大一的学生。
问了问身边的一些学妹学弟,发现他们中大部分的生活费都在1500-2000元之间,少部分学生在1000-1500元之间,当然也不缺乏个别阔气的学生,生活费标准在3000元以上。
更有少数的学弟学妹说,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000元左右,甚至有时都只有八九百,但是在这方面的需求,完全可以靠兼职来满足。
这个话题一出,网友瞬间吵翻了天。
大学生每月究竟要花多少生活费呢?
从女生的帖中可以看出,女生的家庭情况也该算是可以的,按理说每个月4500元的生活费父母也是可以承担得起的,但是为什么会遭到拒绝了呢。
首先,我们得先明白,在高中时,父母给女生支付的4千、6千的费用,是用来补课上补习班的,也就是说这样的投入是对女生有着实质性的帮助,在父母看来是一件正确并且对子女好的事情,所以愿意去大量的投入费用。
上大学就不一样了,如果只是为了享受生活,和周围的同学进行攀比,那就没有必要了。虽然也是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但是大学生已经是一个成年人,父母已经没有抚养的义务。
自己想要的可以自己去争取,可以通过暑期兼职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生活经验,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在这个女生的要求里,我们看到是要买护肤品,要买新衣服,室友们都挺有钱的,用的也是好的,充满了索取与抱怨,以及不恰当的攀比心理。
这不是经济上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
即便每个月满足你的需求,也总会有比你有钱比你过得好的人在你身边晃悠,你站在她们的身边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小丑,不是因为她们把你当做了小丑,而是你自己。
上大学,本质上来讲,是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作为一个和社会连接的地方,而不应该将它成为一个物质攀比的场所。
有网友说:一个月的生活费要4500元,毕业以后一个月能赚到4500吗?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可能于父母而言,4500元的生活费已经是他们每个月收入的一半了。
不是说指责这个女生的花钱观念,只是父母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即便家里足够的富裕,也不是我们选择挥霍的理由。
作为一个成年的大学生,已经过了“别人有我也应该有”的天真无知的年纪。
校园里,我们享受到的“平等”就是学校给予我们的,出了学校,我们始终是要回到各自的生活阶层,根本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
我们也应该切身地去了解父母的经济状况,也应该明白自己有家庭一份子的责任。
即便家里不缺钱,也不应该觉得向父母要钱理所当然,父母给子女花钱天经地义。
自己想买好看的衣服,想用好的护肤品就要自己去赚,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容易得到,法律也没有规定父母必须向大学生的成年子女支付生活费的规定,即便是给予也是出于亲情。
但这不能成为我们索取和抱怨的理由。
作为大学生,不管家里条件有多好,也不应该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不应该对父母产生过多的经济依赖,花钱要有规划,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一些兼职工作增加自己的收入。
大学,是一个逐渐成长的时期,也是我们渐渐走出父母的保护之下,独自去面对社会这个大环境的过程。
不能过分的依赖父母,要懂得父母的艰辛,也应该学着替他们分担,去承担一个成年人对自己生活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