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有近百分之90的人,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卑感。 自卑大概可以分三种,第一个是对自己面貌与身材性自卑,第二个是学习与工作性自卑,第三个,经济方面的自卑。自卑这个词的具体含义是:主观评价性心理状态(通过贬低自己,批评自己,否认自己,过度在意众人看法来产生的心理压力)关于自卑感 有这样一个现象,比如你后天的改进也难以弥补的问题,就像,明星也会有一些自卑感,比如 周冬雨,在出演“静秋”一角而被广大观众熟知的周冬雨,出道之初是一个连采访都不敢接受的人,在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时,她显得非常的惊慌失措。事实上,她从小到大都因为眼睛太小而深感自卑,觉得自己的长相实在是不够漂亮,有些衬不起来自己所拥有的名气,也比如陈坤:因家境贫寒而深感自卑,朱丹:因农村出身而自卑,柳岩:因身材不够完美而自卑,
那么在生活中的自卑表现中,会有这种一系列的情况,比如我们有身高矮而感到自卑的问题,走路会故意抬起脚根,再比如我们如果害怕别人瞧不起我们(比如心目中的他\她)会故意在对方面前显得高冷,带着毫不在意的态度对待,还会有恐惧发表言论性自卑感,此外,我们还有一些人会表现的异常强势,不得不让人怀疑,在他内心深处,是否隐藏着需要可以掩盖的自卑感。 首先通过三点 来解析和讲解关于种种自卑的解决方法。
1.了解自卑,
2.面对自卑,
3.超越自卑
关于第一个,了解自卑,可以通过两个例子来分析
———自卑感产生的根源可以追随到我们原生态的家庭生活中去。在家庭生活上,父母双方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作用同等重要。在最开始,孩子与父亲并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他对孩子的影响会稍晚些。我们知道,如果母亲没有将孩子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父亲身上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社会感方面,孩子的发展可能会比较缓慢。如果父母的关系不和谐,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孩子发觉到父母的矛盾,他很可能是用一些手段让他们争着宠爱自己。 最后的结果是,父母开始较量 谁更爱孩子,谁更能赢得孩子的支持。 在这样的环境中 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会非常的差,(不懂的合作的父母是不能够给孩子做榜样的)而且,孩子最初对异性的爱情认知也是通过父母的关系形成的。如果家庭环境不和谐,孩子会用悲观失望的心态对待爱情,就算是成年后,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婚姻来获取爱情(一部分女生会想成为自立单身的女强人,这也有可能是父母的关系造成的错误观念)。
婚姻的本质是彼此相爱与理解,因此,不能抱着驾驭对方的态度去相处,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权威并不能带进家庭生活,假如家庭中有一个粗暴的父亲,他一心要维护自己的权威,那么 家中的男孩也会模仿父亲的作风,而女孩就会遭到伤害。步入社会后,女孩会认为男人都是很粗暴的,有时,她为了躲避异性,假装把自己包装成同性恋。如果母亲在家享有统治地位,每天都指手画脚,那么形式就会逆转。女孩会以此为榜样,变得尖酸刻薄,男孩却一直处于防御状态,抵触批评,并且显得非常温顺,害怕社交,他们害怕异性的唠叨,会尽量去远离异性。
除了原生态家庭的影响,还有近一半的责任也可以从学校来寻找,比如学校老师的教育,尤其是“中国式班主任” 以死板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来教育学生,不管我们有在音乐或舞蹈,体育或在美术方面的兴趣和特长,班主任或老师会用”学艺术无用论”等底下的思维方式来教导我们。再通过跟其他文理课学习好的学生进行对比,辱骂,惩罚,来让学生产生极度的自卑,因此,学生也会抵制老师的课程,抵制上学,做出一些反社会的行为(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就好比拿成年人来比喻,当你说某个成年人没有价值时,他会很生气,说:我怎么可能没有价值。但当我们和一个小孩子说他没有价值,长期的打压他,他慢慢就会觉得自己真的没有任何价值,甚至觉得自己不配获得美好的生活。就算当小孩长大了,事业也很成功,但他在内心当中还是照样不接受自己是个优秀快乐的人。(在这里我想到了樊登老师的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来压倒所有难题,不幸的人则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关于第二个,面对自卑 ,有这种情况,比如一个人在某一个比自己综合能力高的圈子生活,当他产生自卑心理时,他会通过寻找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环境,或寻找比自己能力更低一层的生活圈。
这种方法只是在暂时的隐藏自卑感,并没有起到任何帮助。但如果我们能去解决自卑,去直面困难,或许就能从根解决自卑感(没人能忍受长时间的自卑感)。很明确的一点是,我们无法决定父母,更不能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但当我们到了一定年龄,了解到这些时,要原谅父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父母也是同样的遭遇,他们在小时候也是在他们父母的错误行为下形成的问题,这是他们所不了解,又不能体会的。所以我们如果能包容父母的错误,并且能够防止父母对我们思维产生错误的影响,我们或许就能从中找到自己,还不会对自己的孩子继续“传递”这种错误的教育了。当我们做到这种宽容之后,可以再去解决生活中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自卑难题。在怎么走出过去的伤痕这一问题中,李中莹先生说道:我们可以问自己,之后打算再活多久?在之后的时间里希望自己带着伤痕去生活,还是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当时有比较强的人际交流自卑心理,人数场合多到三个以上,我就不敢发言,生怕说错话会被嘲笑。后来决定重新调整自己的心理,去解决自身最大的缺点,通过购买第一本书“人性的弱点”来专注练习发言训练,可我发现,虽然脑子里有一堆标准又吸引力的话语,可我发言还是被自身深处的自卑心理所阻碍,之后我又去买了一本名叫“自卑与超越”的书本(作者是:阿德勒,很推荐这本书),开始解剖内心深处的秘密。再通过一些锻炼身体的方式和提高绘画水平的过程中,慢慢找回了自信,也会尝试在多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言论(过程是非常的难受,但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一直在逃避的演讲, 当时在高中的一次机会,在全年级学生面前进行学术演讲(绘画),虽然过程很难受,讲到中间脑子一片空白,但到了后期 也就没那么有压力了。也是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重新定义了对自己的看法。之后,在北京的第一年,我也参加了这样一个关于美术的学业经历与学术演讲。
当我和每一个非常优秀又有才能的朋友聊天,讨论到过去的经历时就能了解到,他们都有一段残酷的自卑经历,并且他们在之后的努力与奋斗中建立的的成熟心与自信心都远高于同龄人,他们也具备非常大的包容性和理解力去面对着生活。(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第三点,超越自卑,自信与自卑是无法共存的,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潜力与兴趣,和不断的提升自己来建立自信。也就是说,做到这种自信并能真正意义上去解决自卑心理,但自卑不是一个以压制人进步为目的的存在,而是能让人不断的去追求更完美的自己,和让自己保持前进的动力。 就像一个在乡村,画画极好的学生,他可能到了城市,看到其他画室的学生作品,与自己的画对比之后,一定会产生自卑心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再带着正确的观念去努力并超过画室的学生,再到了美术学院,遇到在自己绘画水平之上的同学,那么他也照样会有自卑感,但也因为这个心理,我相信他会不断的去努力,并且超越自己,来培养更有力的自信心。这种有力的自信不需要来自服装的包装,也不需要来自父母的经济实力,也不需要来自皮囊,只需要内心的强大与自身的才能。(可能这种原本就有的自卑心理 在解决之后会让人产生过度的自信,甚至会对让人在之前产生自卑心理的人和事物产生贬低与瞧不起的眼光看待,不过总会比自卑要好得多,因为过度的自信是可以适当的调整的)。
比如贝多芬最大的缺点是他失去了听力,可他的音乐却能震撼世界(通常,音乐家失去听力,都会自杀),我们也会看到那些,小时候身体素质极差的人,到了高中,大学,会不断的锻炼自己,并且能超越那些从基因就有一身强壮身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