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一部小说,昨天终于看完了。
这部小说叫《大道朝天》,猫腻写的,是关于修仙的故事。对于我当下的体验而言,有很多感触,故而也产生了写点东西的冲动。(《庆余年》也是猫腻写的)
小说不会写,因为还不弄懂人性,没有那些细微的心理活动,哪能构成恢弘的故事框架和爱恨情仇的狗血剧情。写小说在于建框架,埋线索,塑人物,展剧情,聚场景,汇矛盾,搅情绪,摆事实,讲道理,憋委屈,博同情,勇者怒,弱者哭,总之一个东北乱炖,滋味那个了得。还是安心做个观众,偶尔换个频道,感悟一下生命罢了。
回来看看自己的痕迹,略有几篇文字,也觉得自己在用心,姑且得意一下。文章的标题,姑且用了“礼赞”、“乐章”、“游戏”,三个小标题,是为了能够有一定分类,让情绪之间有个边界,以后也好整理。
《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中有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谓国,即家;所谓家,即个人;一个国家都尚且重视祈福和战事,更何况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两件事:祈祷每一天的幸福,同时上班挣钱(如同战斗)。
在这里,且说说“祀”。“祀”,就是祭祀,在“礼乐射御书数”中,礼乐就代表祭祀。其中“礼”就是在祭祀过程中,向天祷告的文书和贡品,“乐”代表了仪式的过程和细节。整个“礼乐”的过程,就是一个赞美天地,感谢天地的过程,包含了各种仪轨、文字内容、行为准则、姿势动作,还有内心的虔诚及观象的过程;不是表演,而是天地人在祭祀的场域中,各种能量的交融,结果通过痕迹显现。所以,我取“礼赞”、“乐章”来分别代表我内心的情绪和道理的阐述。“礼赞”是表达我对中华上古智慧那种发至内心的信服,这种信服来自于不断地验证,故而内心幸福安宁。“乐章”,就是表达一些技术细节,只是加强自己的理解,不在乎对错的评价。
在经历了很多事之后,觉得这世界没啥好说的,因为这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和逻辑,说多了就烦了;争,没啥意思,因为知道争不明白的。所以,既然来这世走一遭,为何不拥抱这个世界,赞美这个世界,感恩这个世界呢?!拥抱、赞美、感恩,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当这个重复达到一个频率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共振,一定会让一些人感动,足以!
“正向祈福”是有力量的。如果,人人都懂得“正向祈福”,或许“老天爷”真的会将运气降落在懂得感恩的人身上。
再想一想,也真是有点悲哀,我小时候还经常喊喊“老天爷”,请他帮帮忙,比如考卷简单点之类的事;现在的孩子,只会喊“妈”了;可能还有喊“度娘”,以后应该有“ChatGTP”,时代不同了,神灵也在轮班……
希望星星能遇见星星!
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