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梳理《好好学习》全书的脉络,第二部分是我自己读书时产生的联想,第三部分是推荐《好好学习》这本书。
第一部分
《好好学习》全书一共分四章:
第一章: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提出问题,大多数人在想学习的情况下,学习深度和认知层次为什么提不上去?浅析临界知识
第二章: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改进学习方法和心态,以更好的方式去掌握临界知识
第三章: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说明临界知识背后的原理以及发现并寻找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的途径
第四章: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对于核心临界知识的介绍、应用与综合运用,以成甲说书栏目为例。
第二部分
诚如书名《好好学习》,是一本关于学习和个人成长的书,在这里我更想把这本书作为一张个人成长的地图,按图索骥,一步步串联自己以往的学习和阅读,试着融入自己原本的学习框架,并寻求自我升级更新自己的假设。
个人认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这个人内在的经验和经验、经验和理论相互映证,并不断更新的过程。
第一章
翻开书,第一章书中就提到认知深度和学习层次这两个概念,看到这我马上就想到一个词——理解力。关于理解力,我是从易仁永澄领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活动中得到的。紧接着从获得理解力出发作者就抛出了全书的核心关键词“临界知识”。所谓临界知识,就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是从各个主要学科——数学,物理,社会学,心理学等——中抽取出来的核心模型、重要的研究思路。是思考的工具。是科恩所说的范式。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从而极大提升学习效率。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拿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看《好好学习》后,总算理解啦庄老夫子这句话的深刻,在这之前,总会时不时就有知识焦虑,导致不断的屯课,这也想学,那也重要,被忽悠来忽悠去,没有战略定力。而“临界知识”的概念一旦接受了就有种有的放矢的感觉,巨爽无比。
第二章
这之后作者在第二章着重的介绍了学习临界知识的心态、方法和习惯。这一章绝对是我心目中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重中之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两种底层心态,三大方法,三个习惯。
两种底层心态:
一是绿灯思维,二是以慢为快
首先是第一个板块,说的是底层心态,这里我感觉需要着重看一看,首先想引一个片段: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七个习惯?都对,都有道理,可是有什么新鲜的呢?……柯维的贡献不在于发明了这7 个习惯,而是他讲述这些知识的内容和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知易行难”的问题,他的贡献在于帮助学习者把大而化之的常识落实到自己身上。换句话说,他帮助学习者把人类的常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样读书就够了》
柯维的贡献在于哪?借用成甲老师的话,就是将一个个知易行难的理念工具化,使得它们易于使用。绿灯思维和以快为慢就是这样的两个工具化的理念。读书时,一想到绿灯思维,就会先把自己的偏见放空,接受并总结出书中最精华核心的内容,再用批判性思维去检视这些文字。而以慢为快更是分析阅读的不二法则,所谓慢慢来比较快。
三大底层方法
一是反思,二是以教为学,三是刻意练习
接下来是三大底层方法,而其中我最看中也是作者篇幅最重的就是关于反思的内容。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学习的本质是什么?然后自问自答:
学习临界知识其实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的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
不得不说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被镇住啦,然后赶快就问自己,替代假设的方法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个问题一路读下去,怎一个酣畅淋漓。特别是反省这个办法,可以看出成甲老师真的是诚意满满的,要理论有理论,要案例有案例,要模版有模版,关于这一段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反正读了就是赚了。
三个习惯
一是记录,二是定期回顾,三是付费购买
作为第二章的最后,三个习惯的养成是固化以上从心态到方法的重要一环,特别是读到里面的定期回顾,我的收获最多。让我想到,一次得到(罗辑思维)的例会上,罗胖罗振宇提到的一个工作的心法,就是闭环,任何一件事从我这里开始也要在我这里结束,当时就深以为然,不过一直苦于没有很好的方法来实践,直到看到这里成甲老师介绍的很多他自己在使用的定期回顾的方法,眼前一亮,我知道,我找到啦。
第三章
第三章是本书针对临界知识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挖掘的核心章节,本章从临界知识为什么有用?临界知识对于个体而言从何挖掘?如何应用临界知识?以及如何用临界知识构建起自己的“能力圈”四个角度对临界知识进行了深挖。
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如何应用临界知识?这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开头说到“知道做到”让我又回过头来研读之前一眼带过三大底层方法之一的刻意练习部分。
从莫种意义上讲,这也就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一个差别。我们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是:怎样把临界知识真正应用起来,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答案就在我们前面提到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划小圈,组单元,建框架。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在这之后,更是个个大招,先是介绍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来帮助我们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然后有了临界知识就要使用刻意练习的方法,抓住问题本质进行大量持续地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
最后,提出临界知识与预见性认知的关系。
学习知识的终极目的: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
这里重点聊一聊,我从后往前理顺这之间的关系,首先“学习知识的终极目的”的这三个目的不是递进关系,而是递进加平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解释问题,预测问题的基础也是解释问题。那么这就意味着在获得预见性认知前,我们需要先获得解释问题的能力。而判断一个人解释问题能力的方法则是看这个人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即三个层面:现象层面,技术规律层面,底层规律层面。
其次,获得深度思考能力的方法是结构性反应和系统化思考方式与具体信息的数量与质量的结合。而结构性和系统化的思考方式、模型也恰恰就是临界知识。最后我们就能看到临界知识与预见性性认知的关系。
第四章
作为最后一章,第四章成甲老师分享了自己找到的核心临界知识,并且以成甲说书这个栏目为例用核心临界知识逐一复盘了一遍。
复利效应
概率论
黄金圈思维
进化论
系统思考
二八法则
安全空间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书中都有精彩的论述。
第三部分
从得到上的成甲说书一路追到成甲老师的公众号,然后得知成甲老师出书,果断下手,感谢成甲老师的分享,感谢《好好学习》,让我们大家一起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