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上网还虐待我们干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让人难忘的词,“虐待”。一个老老实实的宅男,因为会上网,就突然获得了虐待商家的能力。这个词的隐含意思是传统的商家对互联网完全没有应对办法。过去十几年商业的一个大趋势,就是一旦某种商品的互联网销售量占到20%到25%,对应的实体店就会发生倒闭。
互联网的比价功能实在是太强了,互联网时代必然是消费者占上风的时代,对吗?
不对。现在商店已经反应过来了。实体店也好,网店也好,都在更新自己的定价策略。
商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使用了更先进的办法跟消费者博弈。
1.用算法定价
最理想的定价,当然是顾客愿意出的最高价。如果这个人很有钱根本不在乎价格,那你就把价格定的高一点;如果那个人花钱很谨慎,你就把价格定的低一点,能赚多少赚多少。
这其实就是最古老的定价方法。历史上的商品交易本来就都是要讨价还价的。是十九世纪以来,商店要实现规模化经营,讨价还价的服务成本太高,才索性让统一定价成了主流。从此之后,商店就得猜测一个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接受的最高价格。
但是商店总想做得更好 —— 我为什么不能给每个人一个不同的价格呢?我为什么不能在不同的时间段,给不同的价格呢?
算法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现在越来越多的算法公司成立,专门给商店提供定价算法。
2.商店的三招
第一个办法是让商品价格随时变动。比如说自动售货机里卖的罐装可乐,现在可以做到让价格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天热就自动卖的贵点,天冷就自动降价。
网购的高峰时段,是工作日的上班时间 —— 也就是说人们总爱在办公室里上网买东西,回家可能就专心看电视剧了。那网店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在早上略微提高商品的价格,晚上略微降低价格。事实上不但网店这么做,连实体的超市也可以在一天之内变动几次价格,只不过对应的是不同的时间段。
第二个办法是让价格因人而异。如果商店知道你的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甚至收入情况,那它就可以大致推算你的价格敏感度,它就可以给每个人一个不同的出价。
如果每时每刻看到的价格都可能不一样,而你看到的价格还可能跟别人的价格不一样,那货比三家的意义就没那么大了。也许早上看好一个商品,晚上就降价了。那这样的话还不如找一个靠谱的良心商店,如果他家的价格一贯比较实惠,干脆就都在他家买算了。—— 对这样的心态,商店也有办法。
这就是第三招,制造“低价感”。商店可以有意识地把你关注的商品给个底价,哪怕少赚甚至不赚钱,先把你吸引过来,但是对那些你不敏感的商品给个高价。比如说鸡蛋和牛奶是大多数人每周必买的,那商店就把鸡蛋和牛奶卖得便宜一点,让你获得一个“低价感”。你记得鸡蛋的价格可是你未必记得生姜多少钱一斤,只要你来了,商店随时把生姜价格提高一倍,而你可能根本没注意到就买了。
定价有这么多门道,现在购物简直就成了一个斗智斗勇的事情,那消费者也要反击。
3.消费者的反击
据说同一架飞机的乘客之中,每个人买机票花的钱数都不一样。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购物的确可以省钱。有经济学家做过数据分析,说那些在eBay上反复浏览比价的消费者,平均每花1小时时间,可以省下15美元。
消费者通过网上比价虐待商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商店正在使用更高级的定价算法应对。三个主要办法是让价格随时间变化、让价格因人而异,以及提供一个的“低价感”。
这场聪明人对聪明人的战争不断升级,最后可能会回归实在和简单。把复杂的日用品打包,提供一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让消费者不用为价格战操心,也许就是一个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