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是我们对生活的解释。是透过一个人的经验形成的。并非完全来自身外的事物。换句话说,一个人透过本身的经验,形成自己对外在事物或者生活世界的解释,面对同一情景或者行为,不同的人会赋予不同的意义。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意义改变的时候,他所感受到的经验也会随着不同相对的,当她对某些事情的经验改变的时候,他对此事件的解释也会有所差别。
那么举个例子来说呢,如果说甲走在路上,碰见了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乙,那么甲给乙打招呼呢,乙没有理他。如果说甲把乙的反应解释为,“他可能没有看到我“,或者说“他可能会有心事”,那么甲呢就不会那么在意乙的这个行为,那就不会心里不舒服。
那如果甲把乙的反应解释为,“他故意不理我”,“或者是“人家根本不认得我,我真是自作多情“,那么甲呢,就会有生气、懊恼、有挫折的感受。
也就是说他的感受也是跟这个事情没有完全直接的联系,而是他对这件事情的解释有关系。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说某个人说了某一句话,如果我们觉得那仅仅是他的观点,不是针对我的,那我们心里就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那如果说我们觉得他这句话就是“针对我们说的“,“就是故意要找我们的茬“,那我们立即就会有生气、愤怒的感觉。问题是我们的这个解释呢,是根据以前我们的个性及思考习惯和生活的经验所得来的。
那如果说我们改变我们的生活经验,那么也就可以改变我们对于这件事的解释和意义。当我们学习焦点,开启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看到这件事情背后的正向意义,或者是去尝试着理解他这样说想要的是什么?那我们的心情,我们的心态,会不会随之改变呢?
比如说孩子在青春期跟我们顶嘴,说一些让我们觉得不合适的话,我们又怎么去看待呢?如果我们觉得这个孩子实在是太没有礼貌了,简直是缺乏教养,要狠狠的教训他一顿才是,那我们是不是特别的生气和懊恼呢?等我接下来有可能是:我们一顿的训斥,孩子更多的反抗和反击,双方的不欢而散。
那如果说我们能看到这件事情背后正相的意义,孩子敢于在我们面前表达他内心的感觉、感受和体会,其实是对我们的信任,虽然说他这种方式不是太合适,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他,相信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理由。那会是什么呢?让我们可以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跟孩子交流:“我看到你这么生气,发生了什么事情吗?“那就是在我们的耐心询问下,孩子可能会说出来他的感受体会,我们就可以知道他内心的想法到底是什么?也可以一起去探讨这个困惑应该怎么去解决?当孩子情绪慢慢的平稳下来,他也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太合适。会主动的道歉和修正。
其实焦点的学习也就是一个态度的转变,思维方式的转变,当我们更多的有了正向思维的一个态度,那么就会在事情发生的时候,能更多地稳住自己,能更多的去看到、关注到孩子这样做的背后正向的意义。那么也就会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样的解释会让我们的心态更加的平稳,那么稳生定、定生慧,事情解决起来也就简单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