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完全放开之后,当时王睿奇就断言,计划生育完全放开只是时间的问题。他老家的一个小兄弟,二胎还没放开时,就已经有了两个女孩儿,二胎放开后,他老婆很快又怀了三胎。三胎出生后,王睿奇很好奇的问他,孩子的户口能上嘛?没想到人家笑嘻嘻的回应他,“现在去派出所给孩子上户口,根本就不问你几胎,直接就给上了”。哦,王睿奇忽然恍然大悟,正应了那句话“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不过这也太快了吧,快的根本就不给你反应的时间,唉!
想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多少家庭因为生育问题被迫背井离乡,哪知二三十年以后,这个问题再也不是问题。看来有些事还真不是你能计划的,就拿生孩子来说吧,你计划的再好有什么用呢,政策说变就变了。你管的了自己的子宫,能管得了国家政策嘛?所以说人能做的,也只是顺势而为罢了。二胎放开以后,曾有两年出生人口有小幅的增长,此后就开始断崖式的下降。这样看来,二胎生育的主力,应该是七零后和八零后。几年以后,一看二胎政策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国家又急忙出台了三胎放开的政策,这不就是完全放开的信号嘛?年轻人对婚恋的观念变化,抚养孩子压力持续增加,社会对多样化家庭的宽容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不少年轻人甭说结婚生子了,就连恋爱都懒得谈了。这下可好,生育不用国家计划了,就算你鼓励人生,大家也不生了。有些东西一旦被抑制,还真不是你想回来就能回得来的。国家很多东西都能管的了,可就偏偏管不了人的子宫。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生育政策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从政策的演变过程,多少能看出政府的一些初衷。
鼓励生育阶段(1949-1953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人力,且资源有限,国家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1949年至1953年,国家不仅鼓励生育,还禁止节育和人工流产,甚至限制避孕药具的进口
节制生育阶段(1954-1978年):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压力,政府开始调整政策,从鼓励生育转向节制生育。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达到了6.02亿,大幅超出了政府的预期。1954年开始,国家逐步实施节制生育政策,提出了“晚、稀、少”的生育间隔要求。
严格计划生育阶段(1979-2015年):1978年,“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被写入宪法。1980年,政府正式实施“一孩政策”,明确提倡“只生育一个孩子”。此后,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包括2001年的“双独二胎”、2013年的“单独两孩”和2015年的“全面两孩政策”。
适度调整阶段(2016年至今): 2016年,政府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没过几年,进一步放宽至可生育三个孩子。这一系列调整反映了政府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上的灵活应对策略。
政策变化的原因和背景:1、资源压力: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了资源供给的压力,特别是粮食、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开始显现。2、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逐渐从严格控制转向适度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和经济形势。3、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成为当前的主要挑战,政府通过调整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政府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可没有考虑到生育这种事情,“严”可以通过政策调控,可“松”却再也无法依赖行政法规了。二胎放开之后没几年,即使国家采取了一些刺激人口的相关政策,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对二胎、三胎的现金奖励,入学、入托也有优惠,可依然没有阻挡人口负增长的到来。至于何时会再次正增长,也许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