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后,知道了反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张力、逆转、持续性以及最终结果,然而其基本决定因素又是哪些?
作为第二部《分析》的第一章,这篇《洞察》让我开了眼界,找到一个角度去看之前所不能理解的现象,虽然对这些角度的见解,会产生新的疑惑。
以下为原文摘抄或整理
对创造力的两点主张:创造力唯有在群体层面上才能合理存在;主观确定性的闪念越强,由创造力所导致的迷障就越深不可探。
正是这些文化的主体性过程和行动本身,真正生产和再生产出了我们称之为结构的方方面面。
工人阶级的文化创造力和洞察力确实具有某种独特且常不为人所认可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嵌在工人阶级中的,该姐姐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唯一一个不借助结构性基础的既得利益来实现自我神圣化的阶级……工人阶级没有掌握、也不需要掌握文化和社会的“主动权”。只有这样,工人阶级才可能不受意识形态与恶俗而更加自由。
教育和文凭的洞察。(从这里可以看到作者对现有教育的批评和反思,这仅是一种现象)
反学校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循规和服从的回报进行了一种相当微妙的动态的,也可以说是“机会成本”的评估,而这种循规和服从正式校方试图强加于工人子弟的。
反学校文化对于可获得的工作的特征做出某种评估。
反学校文化对个体逻辑和群体逻辑之间的差异,及它们在现代教育中意识形态的混乱的实质进行了现实的洞察。
在“劳动力:一种独特的商品”中,反复地指出剥削劳动力与其他剥削相比,有其特殊,在于其无限的能力、无限的可能性。“忽视劳动力所具备的持续的、可变的真实特征”、“依时间标准所支付的丰厚报酬激发了人们的巨大能量,而事实上,这个能量是不可测量的”……
这个观点在“一般抽象劳动”也有再次强调。
抽象劳动是所有劳动力共有的一种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可以创造出比自身作为商品时人们所需支付的费用的更多价值。
作者最后的总结也值得再读一遍。
反学校文化对工作所持的看法确实要优于学校所持有的官方观念。在文化上承认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形式,承认抽象劳动是各种具体形式劳动的基础并与具体劳动相联系这一基本准则,是在主观上被这些事物同化并产生局限性的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也是“家伙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依靠自身能力进行文化开发、举行文化仪式的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这种被释放的人类能力和兴趣,为该文化层面的活动提供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