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效应
由于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现象称等待效应。
对排队等待心理的实验主义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1955年。其中,David Maister在1984年对排队心理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研究,他提出了被广泛认可和采用的顾客等待心理八条原则:
1.无所适事的等待比有事可干的等待感觉要长(unoccupied waiting feels longer than occupied waiting);
2.过程前、过程后的等待的时间比过程中等待的时间感觉要长(Pre-processand post-process waits feel longer than in-process waits);
3.焦虑使等待看起来比实际时间更长(Anxiety makes waits seem longer);
4.不确定的等待比已知的、有限的等待时间更长(Uncertain waits are longer than known,finite waits);
5.没有说明理由的等待比说明了理由的等待时间更长(Unexplained waits are longer than explained waits);
6.不公平的等待比平等的等待时间要长(Unfair waits are longer than equitable waits);
7.服务的价值越高,人们愿意等待的时间就越长(The more valuable the service,the longer people will wait);
8.单个人等待比许多人一起等待感觉时间要长(Solo waits feel longer than group waits);
另外,在此基础上M.Davis及J.Heineke在1994年和P.Jones及E.Peppiatt在1996年分别对顾客排队等待心理理论作出了两条补充:
9.令人身体不舒适的等待比舒适的等待感觉时间要长(Physically uncomfortable waits feel longer than comfortable waits);
10.熟悉的等待比熟悉的等待时间要长(Unfamiliar waits seem longer than familiar ones);
教育应用
在教学中,优秀教师常常利用这种效应的作用,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新课文或新学单元的等待心理,以促进学生自己去自学。这就有助于上下课文或前后单元的连续,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 在学校导学育人过程中,等待效应也时常发生。有时产生积极作用,如讲课讲到生动、精彩处时嘎然而止,使学生产生等待的积极作用。有时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如处理某学生久拖未决时就可能产生消极的等待效应。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运用好等待效应的导学育人技术。
管理应用
在管理中,优秀管理者常常利用这种效应的作用,使员工产生一种对新任务的等待心理,以促进员工的工作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