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7日李慧慧分享第555天:摘自《优秀小学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
爱劳动是一种优秀品德,也是我们生存的重要条件。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雷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这句话告诉我们,热爱劳动的习惯是可以从小培养的。可以说,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是我们“幸福”未来的可靠保障。
山东淄博某小学有位学生赵晓亮,家长对他十分宠爱,许多事情都要替他做。在家里家长为他整理书包;怕学校值日累着他,妈妈就到学校替他做;做作业怕用脑过度,爸爸便告诉他答案,有时还待做;家务活从不让他伸手。结果小队活动时老师让他收一下游园门票,他连票都数不清。
像赵晓亮同学这样的人生怎么会有长久的乐趣可言呢?要享受真正的人生,享受真正的生活,就必须从事这样或那样的劳动。只有在劳动中,人们才能找到无尽的快乐,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而懒惰、好逸恶劳是万恶之源,劳动是成功的本源,因为美好的东西如果轻易得到,我们就会毫不在意,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会懂得珍惜。许多的优秀人物,无一不是在苦难中,在贫困的环境下,通过勤奋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的。
而现在生长在城市里的青少年,往往就像温室里的花草一样,很少经历风吹雨打,不懂世上还有“艰辛”二字,缺少把劳动作为美德的最朴素的理解。而要获得这种理解,体会这种艰难,培养起对劳动的兴趣,只有让自己亲身去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
做家务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好方式。一些细微的手指运动,如择菜、剥玉米、剥蒜等,既让我们学会了家务劳动,又有助于我们智力的发展。尽早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自己叠被、穿衣服、洗手、洗脸、刷碗等,可以使我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培养自理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增强我们的独立意识,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做一做
对劳动习惯的培养,也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有正确的态度。正确认识参加家务劳动不是为了减轻父母,而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当然,如果自己有不会的地方,可以请爸爸妈妈给自己以具体指导,帮助自己按时把事情做好,但千万不可让爸爸妈妈包办代替。
提高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劳动兴趣。假如你可以跟爸爸妈妈比赛谁擦桌子干净,谁洗手帕溅在地上的水少等等。
家务劳动要有具体分工。可以要求爸爸妈妈对全家的家务劳动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用提倡协作。争取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干,家里的事帮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