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的生活完全不是这样的。房子不是这样的,不是住在这儿。橙子也不是这样的,更不是这样卖的。
小时候,我们的镇在我们脚下,很长很长的一条古老的街。马路很窄,凹凸不平,马路两边的房子很旧。但是,它很长很长。
我们去镇上得走三四十分钟,没有车,甚至连马路都没有。那时候,吃个米、烧个煤球,都得靠背。从镇上背回家。
那时候,和妈妈去逛街,我们称下河,因为镇在河边。妈妈都会背个背篓,买的东西,全部背回来。
后来,我们为什么住到马路边了呢?
几年前,三峡大坝蓄水,水蹭蹭往上涨。镇上的人移走了,镇被淹没了,包括我们的初中学校,还有许许多多的记忆。在学校的事,和家人逛街的事。
重新修马路了,新马路离我们家很近很近。大家都争相在马路边盖房子。方便,有了马路就是好。买东西方便了,不用背了。
去镇上,搭车就行,虽然新镇比老镇远,但是搭车方便。
就这样,如老人们所说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做梦都没想到,会住马路边上。
橙子为什么不是之前的橙子?
随着新品种的引入,老品种都被换掉了,长红、红橙、伦晚取而代之。
卖,提起之前卖橙子,不得不说是个伤脑筋的事。
小时候,卖橙子,没马路。爸爸妈妈每次采摘一背筐,然后爸爸背到镇上,不是这么简单就卖了。到镇上了,就一个两个橙子收购商,而卖橙子的农户多,僧多粥少,农户不得不一个个排队。有时很早就背去,有的排到下午,有的还得等到晚上回家。上午搞定的就回家了,再摘了背一背筐,机会好,卖了,不然就借到镇上,第二天再去。等到下午、晚上卖的,在哪儿吃饭呢?镇上吃么?不,不吃饭,就那样焦急等着队伍,一点点挪动。那个年代,谁舍得钱去买吃的?
不知道那样卖了多少年,后来住到马路边了,卖橙子好点了,也是地上爬席子上。每家每户,一次摘几千斤放家里,分级,这堆65#,那一堆70#,别说分级,也不是简单的事。全部摘回来,都堆了大半间屋。分级,要每个级别分开,需要地方呀。总不至于三间屋,一间屋堆一些吧,一个个分开。
等着橙子收购商,找上门,也不是一起收走。如果人家要75#的,他先看货,瞧上了,然后就一个个挑,瞧不上,就继续等。一堆一堆的卖,卖完又去摘。那个时候,一点儿橙子得买几个月,天天守着它。
现在好啦,抛去走线上不谈,走线下也挺快捷的。橙子收购商随着橙农到果园一看,瞧上了,就谈价格。然后橙农请摘橙队工人几十人,第二天一天全部摘下来上车拉走,结账了事。一个品种卖一次,有几个品种就卖几次。其余的整个时间都可以用于田间管理,而不是围着橙子转。
想想从前,看看现在。现在的生活真的要比小时候好好多好多倍。父辈们辛苦了,我想我除了该珍惜现有的生活,就是好好努力奋斗,在如此好的环境里,应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