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单位都要评选“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市县级“优秀教师”、“科研标兵”等,这对于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无异于战士的军功章,可真的如此吗?当你遭遇这种各种证书叠加的“滚雪球”式评价机制时,你就知道什么是镜中花,水中月,你会不寒而栗。
什么是“滚雪球”式评价机制呢?比如:优秀班主任评选的条件是,连续三年担任班主任或者有五年班主任经历,且有县市级班主任培训证书。有以上条件的多就要看积分,比如得过县优秀教师加3分,市级优质课的加8分,你的证书足够多时,再次获奖的可能性就越大,就如同“滚雪球”一般,雪球会越滚越大,所以只有别人不屑于此类奖项,其他人才可能有机会胜出。
可是,仅仅如此么?据我所知,就那班主任培训证书来说,不是年年培训,2009年至今为止共计进行过两次,2009年和2014年,不是所有班主任都有培训证书,也可以说是无证上岗,即使你的班级管理做的再优秀,没有培训证书,或者竞争对手其他证书比你多,你就很可能被p帕斯掉,如今女同志比较多,参加工作之后,结果生育休产假,难免当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断,凡此种种,导致你不合标准,标准就可能成为你成长的梗。
其实,类似的评选制度还有,比如评选优秀教师,需要到乡镇政府信访部门、纪检部门、综治办、计划生育部门开具无违法乱纪、无越级上访、无违反计划生育证明,为了这些证明老师们需要往返奔波两三天,有时主管领导不在,或者在外地开会,不仅仅是看一些人的白眼和脸色,甚至是一种侮辱。
你可能觉得这是笑话,或者是无稽之谈。但由于笔者曾连续三年参加优秀教师的评选未遂,以致于去开证明开的领导都成了老熟人,第三年就有人问“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偏偏本人还是牛脾气,发誓要与不公平的评选机制“血战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可惜的是,不是x军无能,只因x军太强大,本人接连败北,与优秀教师评选无缘。最终自家也觉得不好意思,没意思,退出江湖。只因为怕背负着老占着茅坑不拉屎,阻碍年轻人发展的恶名,发誓再也不干类似无聊的傻事了!
在这场为了评选优秀的博弈中,胜出者可谓是凤毛麟角。众多人只有“望奖兴叹”,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你证书不够多,于是出现了两种情况:一部分人每天挂念各种各样的证书评选,如语文老师写地理论文,讲历史优质课等不务正业现象,为的是在这场“滚雪球”的比赛中“雪球”足够大;另一部分人呢?自觉退出竞争,退出江湖,做吃瓜群众,倒也清闲自在,专心于教学不问世事,其实也有并不甘心者。
我在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更多的老师不为这些“俗世之事”耗费过多精力呢?比如教师要获奖证书的目的是什么?为职称评审做准备。那职称评审能不能按年限比如参加工作满三年,学校考核合格,直接定为“中小学2级教师”,然后10年之后,只要考核合格直接晋升“中小学1级教师”,再过若干年,可以晋升副高级教师等,我们老师不再于教学之余,耗费心思去评奖,为了区区一纸证书而折腰,个个都安心从教,专注教育,这不是“教育的乌托邦”吗?
但愿这篇文章能被更多的“肉食者”关注,改革职称评审机制,使众多老师不再为证书所困,为职称所扰,不仅是教育之大幸,也是民族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