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翻译
齐景公说:“既不能出令以使人,又不能事人以听命,那是自寻绝路呀!”于是,流着泪把女儿嫁给了吴王阖闾。
孟子继续说:“反观今天的一些小国君主,既弱小,又不修德以自强,还处处学那大国作派,以受命为耻,不肯屈己事人,那就是挑衅取祸了。小国以听命于大国为耻,就像是弟子不肯听命于老师一般。”国家既然弱小,怎能不听命于大国呢?若想免于耻辱,只能勉力自强,而不能强硬对抗。
国家的外交政策,要么取威定霸以令诸侯,要么审己量力以事大国,就这两样道理。
当时吴国强大,会盟上国。齐国虽然内心歧视吴国是蛮夷之邦,但不得不顺服于吴国的强势,把女儿嫁给吴国。齐景公心中不情愿,但为了顺天以自存,还是流着泪把女儿嫁了。所以齐景公是老成谋国之明君。
汉朝的时候,也有相似的故事。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匈奴单于冒顿写了一封信给吕后,语气非常轻佻不敬。甚至还说:“你死了老公,我也死了老婆,不如咱俩互补吧?”吕后度德量力,觉得还不足以出兵攻打冒顿,就回了一封非常谦卑、婉转示弱的信,说:“我老了,不能侍奉您了,鄙国无罪,还请您包涵。”这样一来,冒顿自己反倒不好意思,回信道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