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尽管每天都会看听很多书,但是一但放下书本好像又什么都不记得一样,一本书看下来半个月或者几天,但是如果让自己真正总结在本书知识,或者说讲给别人听就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一样。也不是说完全不记得只是在其中知识点又好像完全与自己无关。
你说在是有效学习方法吗?做不到像别人那样妙语连珠,但是听别人说起时又好像知道那么一点。
在得到买了两年多听书会员和很多老师课程,就最近统计下来看,自己每天在得到学习时长都是300分钟以上,但从自己内心深处感受还是不行,为什么? 就是感觉不到自己每天能记住些什么,看了和没看一样,听了和没听也是一样。
还是说自己找不到真正系统学习方法,还是重复次数不够?就是感觉在东西看了但不属于自己,如果不能用,那么它的意义又有多大呢?
就拿前几天《幻兽之吻》作者周老师分享写作方法来说吧!她说:写作是一个漫长而孤独过程,而写作最基本要求是要做到,准确,简洁,精准的文字表达。
可是每天看着在,长风,落日,路边老人我依旧是无法准确表达内心感受和想法。
夕阳就那么一点一点离我远去,我坐在路边看着它慢慢远去,就像我抓不住在世间一切美好一样,在大概就是你不快乐原因,抓不住在世间美好,忘不掉,还不敢说。
那句话怎么说的,就像你与我隔着长风与山谷,在落日与星辰之间,它们相近又遥远的距离是多少呢?
有人说:不远,在眼帘之中,在心灵之上。
也有人说,在看似伸手就能触碰到的地方,但是我们却隔着无尽山河。
今夜月色很圆,想到这里我伸手朝着月亮方向摸去,好像摸到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摸到。
在多年前那个夜晚,鲁迅先生是不是也是这样感受呢?
《秋夜》里鲁迅先生说:我家门前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其实最早读到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孤独,月色里的孤独,和几千年前李白抬头看月亮那个夜晚差不多。
同一个月亮,同一片孤独。
晚风还是那样吹,只是沉不沉吟就不知道了。
前几天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这样句子,很喜欢,便把它记录到日记里。
只是记不住,只是读起来心中山河无限,那样感觉真美。
我问大夫:什么药可医相思之苦?他说:九叶重楼二两,冬至蝉蛹一钱,煎入隔年雪,可医世人相思疾苦,
我又问:可重楼七叶一枝花,冬至何来蝉蛹,雪又怎能隔年,相思又怎可解!
大夫说:殊不知,夏枯即为九重楼,掘地三尺寒蝉现,除夕子时雪,落地已隔年。过了离别时,相思亦可解
只是目及山河皆离别,回首待看是吾乡?
相同的诗我还喜欢余秀华的,那样朴素与真挚。那样悲秋与渴望。
就像海子在去世前,在九月,在那个秋天,他在一首名叫《九月》诗里写到,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