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感悟——和解剂

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等。

和解少阳指针对外感疾病传导入里的过程进行治疗。疾病先是袭表,若病邪太盛或正气不足,则向里传导,未入里之前,便在半表半里之见,相当于《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少阳病症。

病在表者,从汗解之;病在里者,吐下解之;今在半表半里之间,当用和解之法。


和解少阳剂

适用于邪在少阳的病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炙甘草9g,半夏9g,生姜9g,大枣4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2、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月经不该停而停),高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病见少阳证者。

方解:少阳经脉循胸布胁。邪犯少阳,邪气欲入里并于阴,正气欲拒邪出于表,故寒热往来。时寒时热,根源还是热,应当清热解毒。

柴胡泄少阳之邪气,疏气机之郁滞,故为君药。

黄芩清热解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

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以生姜、半夏和胃降逆止呕。

邪入少阳,正气必虚,以人参、大枣补脾益气,即扶正祛邪,又防邪内传。

炙甘草扶正兼调和诸药,为佐使。

柴胡、黄芩相合,为和解少阳之基本配伍。本方为少阳病症基础方,和解少阳法代表方。

注意:本方可能不经汗而愈,亦可能见汗而愈。更有正气不足患者服用后先是寒战,后发热而汗出,属于正气来复之象。

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人参、半夏,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

渴者为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

腹中痛,为肝木乘土,去黄芩,加白芍缓急止痛。

胁下痞硬,为瘀滞痰凝,去大枣,加牡蛎(壳)以软坚散结。

心下悸动,小便不利,为水饮凌心,去黄芩,加茯苓以利水宁心。

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去人参,加桂枝以疏风解表。

咳嗽,是肺寒留饮,去人参、生姜、大枣,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相关组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24g,桂枝9g,干姜6g,栝楼根(天花粉)12g,黄芩9g,牡蛎6g,炙甘草6g。

煎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功用: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主治:伤寒,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亦治疟疾寒多微热,或只寒不热。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12g,龙骨、牡蛎、生姜、人参、桂枝、茯苓各4.5g,半夏9g,黄芩3g,铅丹1g,大黄6g,大枣2g。

功用:和解少阳,通阳泄热。

主治:少阳气郁津凝,热扰心神。症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铅丹即四氧化三铅,因其有毒,一般不作内服,且不可多服久服,孕妇禁服。此处取其镇心安神功效,以配合龙骨牡蛎,个人以为,或可用珍珠、琥珀代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牛角珍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效良。 ...
    医徒行者阅读 13,258评论 0 2
  • (五)益心安神茶 561.酸枣仁茶 原料:酸枣仁5g、花茶1g。 用法:用酸枣仁的煎煮液150ml,冲泡花茶饮用。...
    子会说阅读 8,800评论 0 0
  • 中医“和解剂”和小柴胡汤(附原文) 和解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畔、调和寒热等作用,治疗和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
    滕藤的故事阅读 5,011评论 0 1
  •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 (一)麻黄汤《伤寒论》–(寒伤营无汗)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附: 1.麻黄加白术汤 2...
    医徒行者阅读 5,782评论 0 4
  • 《方剂学》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和解少阳剂,适用于邪在少阳之证。代表方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
    由豫94阅读 7,52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