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任性”,无非就是撒娇发嗲耍耍小性演演戏,微量一点可能叫小可爱,多点叫矫情,用力过猛可能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式的撒泼了。
这其中或多或少就裹挟着对他人的软暴力,逼人就范。因为“任性”这个语境多半是需要“对手”的,没有对手任性个啥劲儿?看那些人前闹腾得欢欢儿的,要没了观众,差不多都和摔了跤的小孩,瞅瞅周围没人,忍着疼就爬起来了,周围有人就不得了了,非得拉开嗓子哭一气昭告一番。
任性,就是以任性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总有一个被“绑架”的人苦哈哈的承受你任性的代价,这一招,只有用在与自己亲近并且在意自己的人身上才奏效。因为如果在社会上,基本上不会有任性的发挥空间,否则任性一出,耳刮子立刻就上来了,最后还是要自食其果,或者爱你的人替你背锅。归根结底,在家里任性那多半是太闲闲的,在外面任性多半是傻,没事找事。
所以我觉得很多叫嚣着这个不公平那里又受了委屈的,或许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太任性了,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天圆地方无规矩不成方圆,你非要开大炮上天,轰到了自己还到处叫苦,不就是活该受罪么?
还有一种反向的任性,比如很多抱怨的妇女,简称怨妇。她们在家中功劳苦劳都是妥妥的,抱怨也是足足的。因此越抱怨,越是吃力不讨好,而这样的妇女们讨的恰恰就是一个“好”,一旦感到没达到预期,就委屈抱怨,然后越陷越深。
以此类推,有多少“善良”的人,为了让他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一样,给自己背上了一个何其沉重的包袱,活不出自己,也成不了别人眼中那个想象中的自己。
这种放肆的“任性”和隐忍的“任性”,都是由着自己贪婪的性子,以绑架的方式达到目的。被绑架的一方,除去自得其乐,恐怕都是苦不堪言的。所以某些看似不合乎常理的段子,我相信是有一定的真实性的,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日复一日里的事实真相是什么。
日复一日的日子,或许当事人都说不清是非对错,然而感受是真实的。就像为什么我们要持续行动一样,因为天渊之别就在日复一日之间完成,但我们都说不清我们的每一天里哪里有什么特殊之处。
在听传统医学讲座的时候听大夫讲人学习知识的目的,原话记不清了,大意归纳下来就是:人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制衡“本能”。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一种明朗的感觉。贪嗔痴是我们的本能,真善美也是我们的本能。贪嗔痴是经常性、间歇性、随机性发作的,而真善美往往是需要磨砺而迸发出来的。所以我们懒惰偷安那么自然而然,持续行动却那么难以完成。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往上走需要克服地心引力,持续行动需要克服我们又贪又懒的本能。
所以以上,所谓的任性,其实都称不上任性,因为我们中的太多人,尚且不知道自己的“性”是什么样子,何谈“任”性呢?兵法里尚且讲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先知自己,很多事情才能开始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