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着孩子们去爬山。深切体会到自己平时不锻炼的恶果。三个平均8岁的孩子们,一路领跑,老公紧跟其后,自己和姐姐则远远落在后边,走走停停,还感觉到心慌气短,呼吸急促。
三个领跑的孩子视通向山顶的石阶如同平地,一路领跑,并且在发现有休息的亭子或者石凳时,返回来告诉我们,然后再冲到上边去。
小儿子刚刚三岁,刚开始还自己兴致勃勃的一边数着一二三,一边上台阶。然后不到十分钟,就开始耍赖,一定要让抱着走。不抱就叫,就哭。看看其他爬山的人,多大也是这种情况。姐姐不时望着我不时望着另一个抱着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累的满脸通红的游客感慨道“这哪里是来爬山的,分明就是来受罪的”。
其实,我倒觉得爬山与人生挺相似的。今年由于工作的关系,年龄问题、成长问题屡屡被提及。由于政策的原因,我们学校高中以后不再招收新生。部分老师被调到了新的高中,其中一个老师感慨道"我真是觉得三十岁出头的人处境挺尴尬的,上有知识经验丰富人脉广阔的三四十的领军人物;下有刚刚二十岁出头精力无限,热情无线,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又没有家室拖累的大学毕业生,而自己呢,要照顾家里小孩,又要提升自己,每天都力不足心。"而人生,就像一条条崎岖难走不断升高的山路,走在最前边的永远是方向感强,有判断力,有成熟经验的领军人物与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要求上进的小年轻。而落在后边的就是上有老下有小,体力不济能力又不足的那部分中年人。还有一部分老弱病残,若没有自身的努力奋斗,没有亲人的提携与帮助,肯定就被社会远远的抛下了。
人生路和爬山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在于:起步时候,永远是最拥挤的。走着走着,人流渐渐分散开了;再走着走着,人就更少了,而真正能登到山顶的一领风采的人,少之又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能保持初心,坚持到底的人太少。所以有人曾说,山脚太拥挤了,不妨上山顶看看。王安石曾在《游褒禅山记》里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所以,要想领略人生真正的精彩,就得耐得住攀登的艰辛与孤寂。
PS:今天爬上,老大一直自己跑上山,而我一直抱着老二。平时爱吃醋爱争宠的老大看着我,对我说“妈妈,你亲亲我吧,就当你今天也抱过我了。”那一瞬间,我觉得大儿子长大了。好像抱着孩子的疲惫一下子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