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班主任李老师就宣布这学期组建了读书打卡群。规则比较苛刻:每天都要打卡,一天不打卡就出局,做不到的家长勿入。
不到一天时间,每个学生的家长都进了群,因为,大家知道老师的发心是好的,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最重要的是家长们并不认为每天发个视频是多大点事儿。
像大多数社群一样,刚开始好不热闹的,每天恨不得发很多个。大概一个月的时候,大家就消停了许多,群里未读信息就不那么多了。现在三个月过去了,群里的人数急剧锐减,每天发的都是老面孔。
不是有了结果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有结果。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写道,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直到现在才明白老师的初心: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能够走的很远。不是孩子自己放弃了成长,而是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首先自我放弃了。
好老师能够影响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老师不仅教授知识,更是用行为影响孩子成长。特别是启蒙老师,3~6岁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最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引导。
在读书打卡群里,李老师总是鼓励要坚持拍视频,不是拍给老师和家长看的,而是拍给孩子看的。因为孩子都有同比性,看着自己的同学放学之后在读书,他也不好意思去看电视了。
润物细无声,日积月累,坚持下来的收获是无穷大的。
为了防止孩子们偷懒,李老师时不时的会给予那些读书拍视频的孩子以奖励,告诉他们是最棒的。受到奖励的孩子总是欢欣鼓舞的,自己就会主动告诉爸爸妈妈记得给自己拍视频哦。
看似老师做的不经意,背后却付出了很大的功夫的。除了看视频的数量,更看重孩子读书的质量。奖罚有序,既肯定了孩子,又鼓舞了孩子。
让孩子们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不仅是为了以后上学做准备,更是为了他的一生奠定基础。
家长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坚定执行者
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水火不容的,而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同一公司的合伙人。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爱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越来越好。
对于老师每天发出来的打卡任务,认真的完成得要一个小时,特别是刚开始学习的内容,要花很多时间去复习。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反复听,重复看,以此来加深对内容的记忆。
通过这三个月持续不断的打卡,孩子在阅读和记忆的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就连那些枯燥无味的国学课都可以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正确的程度。家长要陪同孩子不打折扣的完成老师为孩子设定的小目标。
在孩子养成喜欢阅读这个好习惯的道路上,家长偷不得懒,要做个行动派,执行者,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夯实。
合理的计划助力孩子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而是7天7天又7天,长期坚持。当按时阅读像刷牙那样简单时,好习惯就养成了。
孩子的兴奋期也是很短的,当过了拍打卡视频那个新鲜劲之后,就会出现懒惰,拖延,不配合,这样,就要合理的计划为孩子助力养成好习惯。
1.奖励是最好的武器。
在孩子出现懒惰时,告诉他,只要今天拍视频了,明天老师就会奖励你做礼仪小标兵。或者是妈妈带你去动物园。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需求。我并不赞同纯物质奖励,时间长了会适得其反。
2.鼓励也是不错的砝码。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喜欢的是爸爸妈妈的夸奖和肯定。如果孩子能够做到,我们就不能吝惜赞美之言。毕竟鼓励是最稀缺的资源。
好习惯的培养是任重而道远的,就从老师的读书打卡开始,让孩子养成一个可以受用一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