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六李娟丽/分享1597天2024.04.27周六/共1603场(累计623场/本周 场(咨询)
读书每天收获一点点,期待积水成渊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导论》—— 第十章 危机情境下的会谈
读书———
转向应对式对话。
如所有困难的任务一样,最艰难的就是跟想轻生的案主开启谈话。因为案主常常会告诉我们他们充满痛苦、折磨与屈辱,并且深切的感受到自己失败。作为一名有感情的倾听者,你很容易觉得自己被卷入案主的无助感中。我们发现对案主未来不要失去希望的最佳方法就是:告诉自己事情总有另一面,并且开始去寻找另一面的意义。从某种角度来说,现在与你谈自杀的案主仍然出现在你面前,仍然活着并且在呼吸,这是值得实务工作者重复提醒并谨记在心的。即使过去的创伤和目前的痛苦,但案主仍在努力继续活着,因此当你想借助案主及其自身优势力量,并且重建对情绪及处境的控制感时,询问应对式问句,并鼓励他们扩展答案是最佳策略。应对问句在尊重案主目前对生活感到无望的知觉下,同时仍持续邀请案主思考如何让他们继续活下去的一些方法。
比如:你今天早上是怎么起床的?从小的、无法否认的事情开始会很重要,因为这同时满足了小,且无法否认这两个标准。这样案主已经做到对非常沮丧的人来说要花费很多努力才完成的事情,比如起床穿衣服与你见面等等。你真挚而好奇的态度询问应对问句,但也要有心理,准备你的案主很困惑甚至觉得不可自信。有时候案主的表情看起来像是说:我在告诉你,我所遇的所有的遭遇,你却问我怎么起床,真不敢相信你会问出这么令人难以置信的问题。有时候案主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并试着回答。不论哪一种状况应对问句是一个能触发案主开始描述微小成功的起点。
有时候询问类似于起床的问题,会引发建构解决之道第一个阶段有用的重要信息,也可以继续做:确认更多的今天早上有什么不同的细节,就如同探寻任何例外一样;还有在过去糟糕的日子里是如何应对的;此刻对案主而言帮助他知道轻生这件事是很笨的,是哪种内在力量?不管选哪一项都能回到焦点解决熟悉的场景,探寻应对新的例外在此过程倾听什么人什么事案主而言是重要的。
———学习、分享
帮助他人是否要有界限呢?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担忧和顾虑,既希望孩子拥有助人为乐的品质,但又担心孩子会吃亏。孩子到底怎样帮助他人?孩子帮助他人需要做到哪种程度?我们怎么有效的帮助孩子界定帮助他人的界限呢?
第一,家长要提醒孩子,要有鉴别能力,能确定自己助人行为,既能帮助别人,也能保护自己。
第二,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做人要有分寸,要在了解他人需求的前提下帮助他人,能够做到尊重他人。
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富有潜力的,我们家长多帮助周围的人,多给孩子讲助人为乐的故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的去参与探索,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寻找快乐。
—————亲子教育,个人修行
人生是一场修行:
无心之处,恰恰有,有心之处恰恰无。
修身修心:
饮食有节,作息有常。
把缘分交给缘分,自然交给自然,未来交给未来。
什么是最重要的?
你现在回一下你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考试期末考试成绩是多少
是啊,人生有那么多的重要的事情,现在看起来那次考试,其实根本就不重要,但是在我们当下遇到孩子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考试的时候你会觉得那就是人生重大的一次考试。
也许你记不住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但是你绝对能记得起在那个时间段里面老师带领你们做的一次春游,你第一次学会了骑自行车,你第一次会做一个菜,等等,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
所以在人生的长河里面,你认为的重要的回头来看并没有那么重要。
什么是发心?
就比如说一个孩子小的时候看到家人生病了,想要解除家人的病痛想去当医生,但是随着越来越长大之后,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会报考医生是因为这个职业比较受人尊重,收入比较高等等,这个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了功利心,所以要保护孩子从小就有的发心,也就是人最初的善心。
什么叫看得开呢?比如说一个人说哎呀,我什么都不好,那就要恭喜你了,你什么都不好,你改进的空间很大呀,你随便一改进就会好起来。别说一个学生说老师我都考的是倒数第二那不好呀,你考倒数第二,你可以往倒数第三第四上进步呀,你看考第一的那个人,他没有进步的地方了。
一个有个性不听话的人,说明他身上有能量呀。如果这个社会全部都是听话的人,就没办法去超越前人,这个社会就没办法进步了。
例子:一个高二的孩子去研学了七天,回来正好就考试了,成绩出来后比之前学习成绩提升了56分,孩子很高兴,但也很迷茫,说这个星期我没有碰书本,也没有做题。
要跟孩子在能力上和思维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时间上在、知识上技能上下功夫。
真正的改变行为上改变而而是从思维上改变
幸福是什么?就是今天我在街上在家里能喝热热水,我们不觉得是什么,但是如果我们走在沙漠中手里恰好有一瓶矿泉水,这就是幸福。
又比如天天跟家人在一起,有可能会沟通不畅,甚至争吵,但是可能经历了一个小小的事件,有一个短暂的分离之后的某一天,你忽然间看到了你的家人,你的爱人就在那里,这就是幸福。
很扎心的一句:
一个三四十岁的人被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快气死了,谁幼稚?